|
{! M& K) Q& Q9 v- g* _5 K4 V0 G8 |
% h. A0 @6 j- L- E3 x, u- J4 [( M , S( C0 w: z- w, ^1 l( K
2月17日下午,一头水牛在它最后的“领地”中洗澡。这里原来是一片很大的水面,汛期的时候还要防洪。, W1 ~: O6 {! ]3 y4 o) D! x
入春以来,云南“三年连旱”的局面还在持续并不断加剧。记者昨日从云南省农业厅获悉,截至目前,该省农作物因旱受灾达到559.9万亩,成灾203.7万亩,绝收32.4万亩,造成种植业直接经济损失超过6亿元人民币。6 {7 e5 K4 z9 ?( o) R, U+ @
据云南省气象局资料显示,去年12月至今年2月上旬,云南省平均降水量31.94mm,比去年同期偏少逾五成,比历年同期偏少12.1%,且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地域差异十分明显。
4 L8 g8 {& u2 T+ S" @ 加之连续三年遭受严重干旱影响,云南雨季有效径流减少。1月全省河道平均来水量较常年整体偏少31%,六大流域干流及其主要支流平均来水量与多年同期平均值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 c# C6 U& i" g% Z. L 而受干旱影响最严重的农业部门,也面临着农作物减产、绝收、经济损失不断扩大的局面。据农业厅统计,截至目前, 全省农作物因旱受灾达到559.9万亩,成灾203.7万亩,绝收32.4万亩,造成种植业直接经济损失超过6亿元,其中:粮食作物受灾290.6万亩,成灾117.4万亩,绝收23.2万亩。受灾较重的作物有:小麦、豆类、大麦、蔬菜、油菜等。0 R# L' l4 }2 K' @. }* A4 i- U1 e
针对目前旱情,云南省农业厅加大了高产创建、间套种、地膜覆盖、水稻集中育秧、玉米集中育苗、测土配方施肥、良种推广、农机耕播收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十大科技增粮措施”的实施力度,通过推广水稻旱育秧、滴灌、喷灌等节水技术,把春耕备耕期间的“大面积抗旱”缩小为“小范围抗旱”。
7 d5 h# \6 U1 J7 V- m" ? 据了解,云南旱情呈迅速蔓延和日益加重的发展态势,形势严峻。2月上旬,云南全省平均降水量仅为1.2毫米,较历年同期偏少8成以上;全省大部分地区无降水,平均日照时数81.2小时,较历年同期偏多近2成。全省旱情有迅速向滇南和滇西地区扩散蔓延的趋势。
- \- I5 O& d7 _. g! {1 a$ }. H9 p: M: F' u
云南村民为节水卖掉牲畜 洗澡洗衣成奢望( \" C T; o7 a" G2 y J. t6 X
' V/ u# z4 s* |( S0 U
一头水牛在仅剩的泥塘中洗澡后回家。由于泥浆越来越浓,水牛身上像是穿上了厚厚的盔甲。4 Z& e3 m1 W$ T* X4 Z
0 s4 I9 {/ m4 u& ` Q
80岁的苏美英在取水。+ B ]4 m9 b i
d( v. b J! m7 O! H2 w村民从一棵因干旱而死亡的老柿子树旁走过。
1 H [' l) J8 i7 i
! r! g. G# i0 W2 g, c山间的一片梯田因为缺水被农民放弃。
' Z, r: ^1 m" v8 w" Z9 e从2009年开始,云南遭遇持续干旱。截至今年2月16日,持续干旱已造成曲靖、楚雄、文山、昭通、大理、临沧等13州市91个县(市、区)631.83万人受灾。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云南省大部分地区仍无有效降水,3-4月,旱情可能进一步发展,国家减灾委、民政部17日启动国家四级救灾应急响应。2月17日,本报记者驱车赶往楚雄州妥甸镇箐口村委会张家村民小组直击了这里的严重旱情。
' O |' Q0 {: c% t& K) y6 Y( U1 O v- F) m0 C% A% G5 t
节约水源 卖掉牲口) T X7 K( l) E1 W9 S( `' b- Z: r4 `
2月17日,过了楚雄妥甸镇政府,采访车就开始带起一道黄色的“尘土烟雾”,一直持续1个小时后到达箐口村委会,而这段距离实际不过10公里。
}0 s6 p, `' K+ r1 l13:30,骄阳似火。村主任赵明斌说,气温大概25℃。$ g: l$ t* B% x
张家村民小组附近的一个大水坝坝底已完全露出,大水坝里一头水牛为了躲阴凉将身子侧躺进还未被蒸发干的烂泥浆里翻滚。
# z) S4 {/ A0 n张家村民小组有37户、138名村民,因为持续干旱,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村子里就多次断水,这里海拔2050米,唯一的一个水源点早已枯竭。
& `& b' u) y6 g) g- O# o+ m& g在村口,记者见到了正在运输肥料的村民张之和。他说,如今村子里30多户村民共有20多辆三轮农用摩托,每天都到15公里外的塔扎河拉水。因为山里的路坡陡且坑洼不平,每趟只能拉四五桶水,来回需要3个小时。0 s, j) i: Q# ?( n: o, L
据介绍,每天村里都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前来取水的10来个村民早在村里大水坝旁的空地上排成一排,等待拉水车的归来。每个村民拿两三个水桶,每次都是装半桶水。村民说,如果装太满不小心洒出来就太可惜了。' b- j e9 `- r4 m
赵明斌介绍,粗略计算,如今村子里每户人家每天用水约80公斤,这些水村民们除了用于每天做饭洗菜以及洗漱以外,还要留一部分供给家里的牲畜饮用。据村委会统计,目前村里共有147头大牲畜,早在去年年中,村干部就提前挨家挨户地去动员村民卖掉家里多余的牲口,“家里多一张嘴喝水,就意味着喝水的负担更重一分啊。”
8 m$ U: P4 W, L2 L打口出水的井 已经列入计划1 \7 y9 i' k- E
在村口一个石砌的小井中,我们见到了正在取水的老人。她叫苏美英,今年80岁。早饭后,她就来到这里取水,这个原本水可以不断外溢的泉眼,一上午才渗出不到50公升浑水。/ G; }/ p1 v6 E! v7 I$ z' ?6 m3 R d
话的时候,苏美英老人还不时回头看着那个井底,有了水后再拖着蹒跚的步伐,一手扶着井壁走下去,用水瓢舀几下再上来。
! S& A/ v4 o5 ~2 W- F村中有人告诉记者,有的一家几口人共用一小盆水轮流洗脸,然后洗脸水倒在一起集中起来喂牲口。水最后是要给牲口喝的,因此村民几乎都不用香皂洗脸。谈到洗澡洗头,张志旺的妻子害羞地笑了起来,因为在这里洗澡洗头、洗衣服几乎是一种奢侈。( h2 _# L7 C" L2 V$ O
为了找到水源,2008年村民们开始自发地打井找水,可连续挖了四口井都没有一滴水。后来,水务部门派了人来找水,从2009年至今已做了七八次水文调查,得出的结论却是:张家村没有水源,唯一的办法就是打深井,打深于200米的井才有见到水的希望。可目前张家村既没有这样的技术,更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 ?& i9 ^% n! i- H* k l; m, W
同行的赵主任说,县里的领导已经视察过,准备打深水井。
6 f2 w% H; Q- p8 o! m
& ~5 ~+ S2 J3 w2 m7 }5 L0 @- 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