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于聊城人的公益平台-聊城人,聊城人缘来一家人,聊城老乡,聊城老乡会,聊城人在青岛,青岛的聊城人,聊城同乡会,在青岛的聊城人,漂流在外的聊城人,天南地北聊城人,聊城人自己的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9|回复: 0

赴港生子热与忧 过来人: 香港教育非想象中完美(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20 21: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J# `1 r4 A8 o' B/ _' K
4 D" D4 @  V. E& k# U
( s* h7 f9 o& K. I* _2 I
目前住在深圳、学在香港的跨境学童数量逐步上升。南方日报记者 鲁力
5 G: G6 z. G; [8 V; Q9 a  11年前,香港高等法院和终审法院相继裁定1997年在香港出生、但父母皆为内地人的庄丰源胜诉,一定程度上为“双非”(夫妻双方均非香港永久性居民)赴港产子打开了闸门。
( g! o! r& z- y. a. @4 @( Q& _  在与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一些父母为了让孩子在更好的教育、文化环境中成长,选择去香港生孩子,但随着孩子的成长、家庭内外环境的变化,难以掌控的因素也越来越多。与内地其他城市相比,深圳的“双非”儿童在享受香港的教育、医疗资源上看似更方便,但事实上也并非那么完美,除了多数孩子小小年纪就要奔波于深港之间、家长们接送劳烦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烦恼……
! b! A- q1 w+ J  记者从深圳市人口和卫生计划委员会了解到,近期广东省计生委将对深圳赴港生子情况进行调研,深圳也将严查赴港生子情况。, f9 b! @3 P5 V( L
    深圳人为何要赴港生子$ p; B, r' W- J. e* j
 * Z* G$ _7 ]! ~8 v! X
  一些深圳人把第一个孩子生在香港,希望孩子未来能享受香港的教育、医疗资源,也能在更加国际化、制度化的环境中成长,而教育和医疗正是深圳的两大“短板”。
+ e$ g$ h! Q* C  深港一河之隔,一些香港人在深圳居住,很多深圳人经常去香港,两地越来越“同城化”。到深圳河对岸的香港生孩子,对深圳人来说,费用远低于内地城市。此外,孩子未来到香港受教育也相对便利。( H1 N6 C3 y8 J; ~( z9 k
  阿青(化名)和阿梦(化名)以前都在深圳华强北片区工作,在深圳生下女儿,现在都住在深圳湾附近。2010年和2011年,她们先后辞掉原先不错的工作,在香港生下了自己的第二个孩子。
* s+ c  e& J" t" G  生两个孩子是阿青、阿梦和家人的共同梦想,到香港去生,是她们想到的最好选择。由于对香港熟悉、身边也有朋友在香港生过,阿梦生下儿子的花费不多,主要是向香港医院支付的5万多港币。跟她们一样,很多去香港生孩子的深圳人并不依赖中介的“帮忙”,在周围“过来人”的指点或香港朋友的帮助下,她们可以“自助”完成相关手续在香港生下孩子。8 J2 U5 f( R& X7 k/ D
  如果说去香港生二胎有些“无奈”,牛先生(化名)和他的一些朋友则更为主动,第一个孩子便是在香港生的。
6 i  t. g4 a/ A  他说,香港与深圳的福利、医疗、教育等各方面差距日益缩小,深圳在少儿医保等方面甚至超过香港,为什么每年有那么多内地宝宝选择香港出生?他给自己的答案是:这不仅仅是为了躲避计划生育政策。
" Q8 i1 J5 D0 f: U  b3 s6 v  牛先生在深圳从事房地产行业,两个孩子分别于2009年、2011年出生在香港同一家医院,两次在医院共花费不到11万元港币。如今,他自己也承认去香港生第一个孩子前并没有完全考虑好,只是因为身边很多朋友都去香港生孩子,也就跟风去了。9 O5 B; m) i6 k9 [# D& q: D1 r
  不过在孩子出生后,牛先生认为去香港生孩子是个特别正确的决定,妻子和女儿受到的照顾让他印象很深刻。他告诉身边的朋友,即使孩子生在香港不能获得香港身份,仅冲着香港医院的医疗水平、服务意识也是值得的。
/ i, e) c  K: v& A  现在,牛先生每个月都要去三四次香港,还与同样在这家医院生下宝宝的深圳父母们组成了一个小圈子,大家经常在一起交流。如今,牛先生已经为3岁的女儿联系好了香港的公立幼儿园。未来,他计划在香港买房或租房,让两个孩子更好地在香港受教育,他的一些朋友也是这么做的。, s3 I; B3 i5 m" `
  但对很多家庭来说,为了孩子搬到香港生活不太现实。阿青认为香港的教育比深圳好,希望能帮儿子找个好学校,让儿子从幼儿园就去香港上,自己在深圳找个离家近、轻松些的工作,更好地照顾孩子;阿梦则希望儿子一直在深圳上学,与姐姐在同样的文化中长大。0 K/ ]) n5 p7 }8 h7 H' P
  孩子们未来的路会怎样,一些家长还没有很明确的想法。  k5 X+ J8 }- x
 
3 V5 ]0 C& {! k9 P “港生一代”成长的烦恼
. J& R- ^( o, Q8 K( A- ^  除了往返深港挤占了孩子们的睡眠时间之外,如何让在深圳生活的孩子或从深圳转学到香港的孩子更好地融入香港,是很多家长无法一手操办的事情,更需要孩子们自己去学会面对。' N. }$ p- b) L9 A* T- F
  深圳的阚先生(化名)在香港生的孩子快到上小学的年纪,他希望孩子能到家附近的公立学校翠竹外国语实验学校上学,从春节期间就开始托人帮忙。# U( |9 q; Z$ n1 ]. _1 G/ K
  摆在这个孩子面前的选择,除了目前尚希望渺茫的深圳公立小学之外,还有深圳私立小学和香港学校。据深圳边检统计,2011年往返深港求学的学童人数超过1万人,较2010年增加约10%。或许,不久后,阚先生的孩子也会成为这个大队伍中的一员。, H  m+ u. a* \& B4 I4 k  S
  2月10日,早晨六点刚过,天色黑蒙蒙的,在深港跨境学童最为集中的深圳福田口岸出入境大厅前,挤满了排队的入港人群。
2 _: A. ]: D8 e6 t# Q  六点十分左右,第一辆接送入港读书的黄色校车停靠在路边。车内走出六个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一步一步拖着缓慢的步子,走向出入境一楼。随着天色渐明,一辆辆校车陆续出现。六点半前后过关的,主要是赴港读书的中小学生。7 R* P/ ~, v& b; m  J: C/ ]3 K; W
  越来越多的“港生一代”的一天,就是这样从早晨的黑夜开始的。
: t8 B$ q: b4 N- k, z; x8 E" D) M  这一天,七岁的妮妮像往常一样,早上六点起床,匆忙漱洗、梳头发后带着早餐奔向口岸。“每次都是边走边吃,我很担心她的肠胃。”妮妮的妈妈金女士说。
; P* W! d$ Q8 c6 t# B3 o$ S  妮妮一家住在皇岗村,她已在香港读了三年幼儿园、一年半小学,但金女士认为那家幼儿园的环境不够好。不过,让金女士欣慰的是,妮妮的图标识别能力好、社会独立生活能力非常强,平时出门找地方,都是妮妮来寻找指示牌,有一次遇到一个迷路的外国人,妮妮凑上去说了一会,竟然帮上了大忙。
- N5 v! i. Y: M4 {- v! x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出现了住在深圳、学在香港的跨境学童,但当时整个深圳仅500人。近年赴港所生孩子已逐渐长大,开始读书,赴港读书学童数量逐步上升。
0 o4 }# d' m! w. G2 U  2011年上半年,仅在妮妮经常往返的福田口岸,每天就有大约3500名学童往返。据深圳警方今年1月介绍,居住在深圳、读书在香港的深港跨境学童目前约有1.3万人。
/ u1 a0 n+ F+ W; K4 e& j& y0 P  在香港读书近9年的女生雪楠见证了福田口岸深港跨境学童的变化。她告诉记者,与以前相比,过关的学生越来越多,过关速度越来越慢,以前只要一二十分钟,现在要三四十分钟。0 B; F6 h# ~, F7 \% d
  如果家长舍不得让孩子从小就奔波于深港之间,等孩子大一些再去香港读书,孩子转学后就面临着如何适应新环境的问题,但能否适应、适应程度如何,对孩子也是一个考验。
/ K. M" j+ F- D" i* p  八岁的玲玲每天五点半就要起床,晚上回到家也是五点半,她以前在哈尔滨念过幼儿园和一年级,到香港念书不到一年,白话已经说得很标准,但英语还是有些吃力。. ?  v# h; I' n3 X& r9 m
  欣怡在小学五年级时从深圳某外国语学校转到香港读书,转学后一年不到,欣怡的数学成绩在班上第一,学校开设的常识课会介绍香港政治法律文化,也让她更快地融入香港。不过,欣怡的英语表达却有一次被同学评为“没有感情”。她告诉记者,以前的学校主要强调死记硬背,不强调对英语听说能力,而且深港的英语发音不同,深圳同学发音比较生硬。
0 O0 U, ?& K9 ?2 A, |; a. ^+ L  “过来人”建议不要盲目赴港生子
' m$ |2 L/ f+ L' j5 Y  “香港的教育其实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完美,香港孩子的考试压力也很大,升学也很困难。”
: F$ H# q, r' Z7 s. Q  “去香港生孩子很便宜,但有些人去香港生孩子却很盲目,孩子根本没办法接受良好教育,也没有好的成长环境。”2007年,飞扬(化名)“自助” 在香港某私家医院生下宝宝,前后花费约六万元。她和身边多位生下香港宝宝的朋友一致认为,有必要提醒“双非”家庭不要盲目到香港生孩子,除非家长对香港本土文化、教育等方面都很熟悉,而且有足够好的条件让孩子在香港接受好的教育,否则对孩子的发展并不好。
2 K: F$ K6 g0 o2 m  海归(专题)硕士飞扬在深圳工作多年,丈夫是香港人,朋友中内地人、香港人都很多,自称是“中间人”。现在,飞扬5岁的孩子在家附近的幼儿园读书,孩子每天7点40分起床,步行几分钟就可以到幼儿园上学;朋友茉莉(化名)5岁的孩子却要提前一个小时左右起床,从小区乘坐校巴到香港屯门的一所公立幼儿园上学。
0 }7 y, x8 a# B$ }  茉莉是看好香港的福利、教育好,特地去香港生下了第一个孩子,如今一切似乎都很顺利。不过,熟悉香港的飞扬并不看好这种状态。
( r- [8 ~, X8 K! f  “香港的教育其实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完美,香港孩子的考试压力也很大,升学也很困难。”飞扬说,靠近深圳的屯门、上水等地是香港发展相对差的地方,一些香港人不会让孩子在这些地方上学,有些在深圳工作的香港朋友反而更愿意让孩子在深圳的好学校读书。
6 I, q* A5 F5 t1 D- p" n/ N  飞扬告诉记者,经常有朋友向自己咨询到香港生孩子的问题,有的是为了生二胎逃避罚款,有的就是看好香港的福利和教育,但有些“双非”家庭去香港生孩子太不理性。其实,即便孩子可以每天跨境去香港的公立学校上学,但香港的学校经常组织活动,有些深圳家长无法参加或者不会讲广东话,与老师沟通起来不顺利,与其他家长的交往也成问题,对孩子的长远发展来说,依然有些遗憾。  R$ E% G, a( K! U; C2 x  X! m
  飞扬为孩子选择的第一所学校是国际学校,但由于学校太“放纵”孩子们玩耍,在她看来“不太适合中国国情”,所以选择了一所中外孩子都有、既不太应试也不会过于“放羊”的幼儿园。她认为,在这里,孩子有了一个不错的圈子,家长们也可以经常组织活动,带着孩子成为社会的一员,比让孩子一个人到香港不好的学校读书强。
: p+ \% P; _' R& @. Q  现在,飞扬的生活也面临一些困扰。对生活在内地的香港宝宝来说,越早在香港读书,未来就越容易融入香港社会,但这也意味着父母将要付出更多的精力,甚至有一方需要全职陪孩子,这是飞扬暂时难以做到的。她的计划是,尽量让孩子早点到香港上一所好点的小学。# l/ r' z0 v- z: F$ s: h* X- {

! W( }3 c. D0 j' E* b( x    专家& f: S$ w# @& X  Z
    赴港生子未必利于孩子未来的成长

0 L% F' l3 z% V$ Z  “一个孩子出生在香港还是在内地,得到的待遇确实存在很大差别,而香港的法律承认非港人夫妻的孩子也可以享有香港永久居民身份,所以,内地人到香港生孩子是一种非常现实的选择。”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于长江告诉记者,人们赴港生子的根源所在,就是两地之间的巨大差异。
/ K3 k( U2 V. Z7 X  不过,到香港生孩子,并不适合每个愿意花钱走程序去生孩子的家庭,这个选择未必有利于孩子未来的成长。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助理教授张筱兰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新一代由内地父母赴港所生的香港人,如果处理不好,他们可能以后找不到工作,对居住环境不能适应,并制造出新的社会问题。
4 W& c( d* K# F4 r, V8 z$ ^+ x- I  张筱兰与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教授叶兆辉一同撰写的《内地妇在港产子的反思》一文中也提出,2007年一份调查显示,58%“双非” 儿童的父母打算把孩子带回香港。虽然这批非港人父母的经济能力及教育背景并不一定比香港人差,但假若这批孩童只寄居于亲友家中留港上学,长期在缺乏健全的家庭环境下成长,两地文化差异亦可导致小孩难以融入社会,对日后在港工作及生活有相当困难。
% d" ^8 U$ i% {/ |1 I  关注赴港生子问题多年的叶兆辉教授告诉记者:“根据香港官方统计数据,这两三年来,内地赴港生子夫妇的学历比前几年更好,都是高中以上,60% 的赴港生子孕妇是从事管理部门职业的专业人士,这一点并不比香港妈妈差。”他提醒说,香港身份目前依然具有一定价值,但请家长不要冒险以非法途径赴港生子,出现一系列问题会不值得。9 C: u0 I4 N6 P
  2月8日,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局长周一岳表示,如有需要会考虑取消内地孕妇到公立医院分娩的配额。叶兆辉认为,假如一下子取消内地孕妇到公立医院分娩的话,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内地家长会更多地挤向私立医院、中介市场更加蓬勃、出现更多非法移民等。  R" Y  D3 Y, m9 j# q& V" |
  叶兆辉告诉记者,自己一向不反对赴港生子政策,但呼吁香港政府及时做好人口现状调查和对策工作,并且多与内地政府尤其是广东政府沟通合作,适当控制赴港生子数量,严厉打击非法赴港生子。他提醒说,赴港生子并非一个孰赢孰输的问题,港人与内地人之间应该给予对方更多的感激和信任,各方应该努力创造一个多赢的局面。# O* v+ T5 A- E: U2 E# ^6 m
2 c1 z2 `; y8 H! K" l2 d0 j' D7 ^9 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