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 l2 P" a. D; v! b t( C2 @ F% b. t& e ]
0 J' b# C6 B; Q* F& b0 G+ }: X + p8 j" A. h; y" f, Z% o/ o
图为正在改造中的航母平台。国防部供图
& o- L& `9 {8 n5 B% A 中新网12月19日电 无论是被誉为“国之利器”的航母,还是展翅翱翔的“四代雄鹰”歼-20战机;无论是与美国军方频繁互动,还是和东南亚国家的密集接触。对于中国军队及广大军迷来说,2011年都是个值得铭记的年份:武器装备及作战能力取得长足进步,军事外交也日渐多样、深入。解放军展现出更加自信、透明的形象。
1 ?2 ]! @# ^! ` 多款新型武器装备亮相 “国之利器”航母示人
, {$ b7 h4 t" E0 ~ f5 V7 [ 在解放军武器装备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2011年值得浓墨重彩。在这一年,“国之利器”航空母舰“浮出海面”,隐形战机“歼-20”也横空出世。% u+ l! z" l4 s; e& w$ y
航空母舰是目前人类所掌握与使用的最先进海上军事平台,被视作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海军实力的象征。对于中国人来说,拥有航母的梦想绵延了百年。
% D9 N2 q$ U: f/ j4 Y% A2 K; O- Q 今年7月,官方首次证实,正利用一艘废旧的航空母舰平台进行改造,用于科研试验和训练。据介绍,这艘原名为“瓦良格”号的废旧航母平台在完成改造后,将成为中国海军的一艘试验和训练舰。
# D2 x) F$ a$ Q2 W& U! n 8月10日,中国航母平台进行出海航行试验,进行处女航。8月14日上午,经过4天的试航,航母凯旋而归。11月29日,航母再次出海,开展相关科研试验。2 X# w, Y9 _0 ?( r
尽管,这艘航母并不是新建的,而是改装于废旧航母,距真正形成战斗力还有很长时间,并且离世界级航母还相去甚远,但这仍被视为海军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一步。
+ B$ x" g5 h* K& K% C: B) J6 z 发展航母是成为世界型海军的重要标志。评论指出,随着航母试验和训练舰的试航,中国海军力量的发展将会迎来一个新阶段,海军力量在三军力量中的发展将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 G& r$ V4 H: E- ]) u
有关中国第四代隐形战机“歼-20”试飞的消息,也极为吸引眼球。对此,国防部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关友飞指出,中国发展武器装备不针对任何国家和特定目标。
/ `0 Z4 N9 @/ v2 l. N2 R 关友飞说,中国根据国防和军队建设总体规划,发展了一些武器装备,这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的需要,也是顺应世界新军事变革、新型武器装备不断出现的需要,不针对任何国家和任何特定目标。应该正确评价和看待中国的军力发展。
' H- H. b% j+ U* C7 s: j5 w 在今年的两会上,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首次以主线形式写入“十二五”规划,专家称,这预示中国军队装备将会有重大提升,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将实现质的飞跃。4 V& r4 l$ K/ l" V. S w% F
$ m: w. l8 a, m1 F3 w
+ A7 I$ o0 z8 `: M1月10日上午,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梁光烈上将,在北京八一大楼为来华访问的美国国防部长盖茨举行欢迎仪式。中新社记者 宋吉河 摄
7 b' h8 b( A3 b3 L# z' J . t+ D1 ~8 P& M1 `& H
- t6 q1 v! E0 ~/ r8 w0 P8 t7月11日上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陈炳德上将在北京与前来访问的美军参联会主席海军上将马伦举行会谈。中新社发 宋吉河 摄 + ?- x' Z! Z# m' m* A9 ?5 D
V' ]+ C& J7 X/ S" \3 T% L
军事外交活跃 中美军事交流渐趋密集
: s' o1 g E7 N+ o 2011年,中国在对外军事交流领域也斩获颇丰。军方高层互访、战略磋商对话、联合军事演习、海外军事行动等活动构筑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军事外交格局,有力的配合了国家总体外交。- f: D8 z" Y. s+ z; D$ \9 O( X
首当其冲的是中美军事高层频繁互访,两国在军事领域的交流渐趋密集。中美关系被认为是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2010年,两军关系因种种原因历经起伏。今年1月初,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一行访华。被视为中美军事关系在冷却一年之后的一次“破冰之旅”,同时也标志着两军高层交流对话进程恢复启动。7 {0 j. s' u/ [! J) M' \
5月,解放军总参谋长陈炳德上将率解放军高级代表团访问美国。7月,作为陈炳德访美的回访,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伦访华。马伦访华是中美军事交流走上机制化、正常化轨道的重要指标,极大拓展了两军互动的深度和广度。. _. e% F3 e$ I, C+ l2 g6 @
9月,因为美国宣布对台军售,中美两军关系发展陷入停滞。12月,第12次中美国防年度防务磋商在北京举行。分析人士称,此次磋商是美宣布对台军售后,中美两国国防部的首次接触。9 d5 Y: o6 A: G
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副秘书长罗援认为,尽管中美军事关系因为美国对台军售等问题受到影响,双方仍能维护这一机制,如期举行例行工作会晤,说明双方对两军交往的高度重视,并为恢复交往势头做了许多工作。
" g* a; I7 r1 N' ` N5 ]0 D 加强与周边国家交流合作是中国军事外交的重点。4、5月间,解放军高级军官代表团频密访问了包括印尼、菲律宾、缅甸在内的六个亚洲国家。6 j+ x! q# f# i0 Q1 X
在南海问题日益凸显的大背景下,中国军方藉此加强与邻邦军队交流、合作,增进军事互信,释除邻国对中国军事实力的疑虑;另一方面,在一些热点问题上表明中国军方的态度,以免一些国家误判形势,作出错误举动。
Q7 J4 N# F2 f3 F4 _1 ~8 R 罗援认为,今年中国周边并不平静,国际局势也蕴含大量不确定性因素,这使得中国更需要通过同各国磋商沟通,加强透明,增信释疑,积累共识,消除猜忌,管控风险,避免误判,这也将成为中国军事交流发展的趋势和方向。2 W- y9 O C7 Z: u
在国际军事安全领域合作上,中国也展现出更积极的姿态。军方高层在多个会议场合发声,宣示国防理念及政策。
: g! W9 X+ w ^+ _2 `/ A 4 h! I* r- D; M3 m V9 Y
6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印度尼西亚国民军“利刃-2011”特种部队联合训练举行结束仪式,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侯树森中将专程前往万隆,受到印尼军方热烈欢迎。侯副总长参加了军方会见、回答记者提问、看望双方参训官兵等活动。中新社发 宋吉河 摄 ; b9 K; n- F+ @2 d7 \0 C/ V! U
5 t+ X9 O& z% z" w" K9 ]
# c* j2 E1 w8 g9 L/ y% L% U! [7 s
6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印度尼西亚国民军“利刃-2011”特种部队反恐训练举行结束仪式,两军特种兵表演低空跳伞表演,表达友好情意。中新社发 宋吉河 摄 ; i/ y z: `% r) O0 P' `
3 J- _. A+ E8 \! y, L" g
涉外军事行动引人瞩目 撤侨首用军事力量
. S6 O* F1 B/ ^1 B" V: [ 解放军今年与外军的联系进一步增强,在联合演习、国际救援、海军护航等一系列涉外军事行动中表现突出。
( t3 k! X% }- v. Q- `7 v 针对不断增加的国际恐怖主义威胁与挑战,2011年中国参加了多场涉外联合军事演习,“走出去”的步伐越来越大。* J Y0 }( @, X" ?$ L) ~+ f
3月,“和平-11”多国海上联合军演在巴基斯坦卡拉奇附近海域举行。中国海军派出2艘导弹护卫舰、2架舰载直升机和70名特战队员参演,既配合演习舰队参演,也参与组织指挥参演舰队。
! e. t$ h/ r& X4 _% ~ 6月,中国与印度联合举行的“利刃-2011”特种部队反恐训练在印尼万隆进行。这是中印尼两军的首次联合训练,旨在提高两国军队遂行反恐行动的能力。
) `/ O. \3 M2 Z C5 M 7月,中国还与白俄罗斯进行了空降兵联合训练。此次联训是中国与白俄罗斯武装力量首次举行联合训练,也是中国空降兵首次成建制单独出境与外军举行联合训练。' {- t/ i* T7 c9 M R
此外,军事力量今年首次在撤侨行动中亮相。3月1日上午,中国海军“徐州号”导弹护卫舰与搭乘2142名从利比亚撤离中方人员的希腊籍商船“卫尼泽洛斯”号在地中海会合,首次实施撤离护航。1日晚上,中国空军的4架伊尔-76型运输机降落在利比亚塞卜哈机场,开始接运中国公民。此次从利比亚撤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最大规模的有组织的海陆空撤离海外中国公民行动。
5 T+ d/ }2 q% q* X; g 4 D& |, u2 }6 g0 u. X' o- c
1 Q4 I6 j4 Z$ E( v, L: |4 m% w
4月27日下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在北京国防部大楼一楼大厅举行首次例行记者会,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耿雁生大校主动发布信息并回应记者提问,这标志着国防部新闻发布实现常态化。中新社记者 宋吉河 摄
: X7 n" G! T1 d; J
( r+ z4 ]6 e! ?3 g/ {7 n ! z# ? w! ^8 K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新闻事务局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耿雁生大校,3月31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介绍中国发表《2010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的相关情况与解放军四总部相关军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中新社发 宋吉河 摄
. w- X- `0 ]6 t6 D `
& H$ g$ I2 l9 E0 k9 O3 q5 \ 中国军队透明度提升# p9 j4 G& x8 ?5 m& x) R8 q
近年来,中国军队不断拓宽对外传播的平台和渠道,信息发布制度渐已完善。随着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大,解放军透明、务实的形象展现在世界眼前。
1 ], S( f: k4 z; {- V. C/ H 今年4月27日,中国军队正式建立国防部例行记者会制度。国防部在每月最后一周周三下午在国防部外事办公室举行例行记者会,由国防部新闻发言人介绍情况,回答媒体问询。, t6 I* W4 \% |0 H* G# W
此举赢得各界高度评价。有评论认为,国防部发言人制度的机制化、常态化,除了表明中国向国际社会进一步提高军事透明的诚意,也体现了解放军在与外部世界的接触中日益自信,提高军事透明的工作形式更加丰富多样。6 a" c. O6 j# f
国防部网也于今年建军节正式上线。该网站自两年前试运行以来,点击量一直居高不下,最高时达到1.3亿次。此番经过充实调整后的新版网站实现了从军事新闻到权威信息及国防服务的跨越式转变。这是中国军队迈向开放透明、争夺国际舆论话语权的一大步。: i0 K; u8 L! {
从1998年开始,中国来每年发布一次国防白皮书。提高军事透明度被认为是发布白皮书的主要初衷。今年3月发布的《2010年中国的国防》,是中国政府发布的第七次国防白皮书,有诸多新看点。如首次对解放军现代化建设情况单独设章介绍,首次披露和平时期中国武装力量多样化运用情况等。这一切印证了中国不断提升军事透明度的一贯努力。$ S% |1 f2 E& ^2 o6 d4 ~
- E" p1 u' u7 q& I* B; z! z( [
国防部网站截图9 Z/ D# E' x3 }. J& N. E
: p0 h# a9 b- _ 解放军四总部高层调整 多位将领晋升3 o {* p1 J, _
2011年,解放军四总部高层人事调整继续有条不紊进行,多位履历丰富的高级将领被充实进领导层。6 N3 L2 G: p8 x6 ~
其中,前国家主席刘少奇之子、原军事科学院政委刘源,接替66岁的孙大发出任总后勤部政委。原兰州军区副政委刘晓榕接替60岁的孙思敬出任总后勤部副政委,他同时兼任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0 Y; M' J$ F! K2 g9 l" {! k
第二炮兵原参谋长魏凤和出任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原南京军区参谋长蔡英挺升任副总长。总参形成了“一正六副二助理”的格局。
: J( u U6 g) y, |( P 原成都军区政治部主任吴昌德出任总政治部副主任,原武警部队政治部主任魏亮出任总政治部主任助理。6 h4 Q) e, \7 B* l2 z7 w& h
原任沈阳军区副政委王洪尧出任总装备部政委,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国治出任总装备部副部长、原国防科技大学校长张育林出任总装备部副部长。
+ L/ f* W; ^$ g5 X3 G: l% R- ?, n 分析人士称,解放军总部领导调整主要涉及一些副职首长,延续了注重政治信念、全面阅历、专业搭配、总部与战区交流及比较年轻等用人原则,凸显从关键岗位锻炼、考察、选拔干部的新气象,昭示了军方人事调整注重技术、优先选拔复合型人才的用人新思路。1 r+ O$ O0 G1 i( y
今年还有6位高级军官被授予上将军衔。他们是:副总参谋长孙建国、侯树森,总政治部副主任贾廷安,海军政治委员刘晓江,沈阳军区司令员张又侠,兰州军区政治委员李长才。 ! l" }$ |. r0 g. O( I
g1 g8 o* F7 M3 O7 c+ G' q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