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铁初体验:真冤啊!还不如坐硬卧呢 [url=]<点击复制本贴地址,推荐给朋友>[/url]
# K3 P8 ^; ^; k ^3 h7 ^
, C+ G- ~* u6 J: e% s, ]5 ?- c8 D/ J* I
; n7 X9 L, Q* \" E" [
2007年,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后,“动车组”一词成为中国铁路最流行的词语。如今“动车组”已经广泛运用于全国各铁路干线。和普通旅客列车相比,“动车组”具有双向运行能力,运行速度提升了很多。
; N; i. @/ n& l% T: w3 B3 J \, m
“动车组”一词看似很陌生,其实是个非常简单的概念。“动车组”是按动力分布方式而命名的,其实就是动力分散式列车。普通列车的牵引力完全是机车产生,动力来自于机车一端,全部车厢完全要靠机车牵引。而具有牵引力的动车与无动力的拖车再加上机车,这三者的组合被称为动车的组合,就简称“动车组”。% ~6 X3 M5 l b9 j
: {0 U+ k+ d0 Z% a$ C1 [" P4 S/ A 动车组最早只用于铁路支线,后来扩大到地下铁道客运、城市市郊快速客运,大城市间特快客运。目前,在我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后的线路上运行的动车组名称均为“和谐号”。原名CRH系列,CRH 是China Railway High-speed(中国铁路高速)的缩写,目前有CRH1~CRH5几种型号。这些型号分别从日本、德国、法国等国引进先进技术,并消化吸收及国产化,成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动车组产品系列。关于“和谐号”的命名,铁道部副总工程师兼运输局局长张曙光说,在思考名称的时候主要考虑了几个因素:首先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动车组是一个节能的、环保的,对环境影响非常小的一种高技术机车。再一个它本身是一种技术上的协调,现在,这个产业链大约是12个省的120多各企业直接参与,所以它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和谐的产物、和谐的结晶,技术上的结晶。+ J' y5 {' E: L5 J0 O9 J {9 M o& E3 T& F
' P0 B1 a$ r ?# Z! ^: D' U7 \ 昌黎是个县城,听说按铁路系统的等级划分昌黎为三级站,哪次“动车组”都是不停靠的。每天看着一列列洁白的“和谐号动车组”在自己眼前风驰电掣般疾驰而过,真想体验一下乘坐“动车组”的感觉。如今,这个机会来了。我们要在两天之内完成北京、天津间的探亲之旅,时间对我们来说愈发显得珍贵。何不趁此机会体验一下“动车组”?
# D6 Z9 P+ \ A
" r1 ^' ]7 R4 s9 f+ O! G, O 京津城际高铁确实方便,三点钟我们离开了地铁车站,顺利的买到了“动车组”车票。到了3点25分,我们乘坐的“动车组”缓缓的驶出了北京南站。出站后的“动车组”运行速度就越来越快了,只见路旁的电杆、大树、建筑物纷纷向身后飞速倒去,我就知道运行的速度绝对比普通客车快多了。! z) L0 g' i4 ^( ]4 R ~3 D. M; i/ g( B
- L7 j: \1 }- w+ M; J9 G+ Y# y3 D2 ?
老伴似乎不适应“动车组”的环境,一会儿说看不出“动车组”有多快,一会儿又说车厢下总是隆隆作响感觉不舒服。我按着自己的理解给老伴解释说,看不出运行速度快的原因是车窗上安装的是减速玻璃,以防止旅客晕车。隆隆作响的声音是因为车厢本身也有动力驱动,不知道我胡诌的这几句解释是否正确?$ U7 |) k( K2 T% x
' T, @' P7 ]$ f& O2 G
随着车速逐渐缓慢下来,我知道天津站已经快到了。向车窗外看去,已经看见了北宁公园的风光。我低头看了一下时间,从北京南站至天津站,刚刚运行了29分钟。真是太快了。) w% i* A. _9 t1 X* O
! Z0 ?4 J) E; J
尽管许多媒体把动车组说的神乎其神,我亲身体验了一次,给我留下的感觉,除了运行速度快是不争的事实外,与其他列车相比,并未发现其他的优势。相比较之下,我还是觉得普通的列车宽敞舒适,活动空间大,旅客间彼此交流也很方便。普通百姓若没什么急事,犯不上花如此昂贵的票价去乘坐动车组,还不如乘坐普通列车的硬卧车厢舒适呢!
4 z- R# O6 y0 D- `& K. \6 n' ]& ^: K7 q6 o* I, R& @- g5 _: V
据说今年内将要开通的京沪高铁,运行速度会更快,这给旅客出行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我唯一的希望,就是铁路部门能够体察民情,争取把“动车组”的票价进一步下调,让更多的普通百姓都能享受到“动车组”带给我们的方便与快捷,这对于缓解旅客出行遇到的购票难压力可是大有好处呀!1 w& u4 u2 ?/ g3 ]$ G& c( P
2 g+ i) r( i: O% q 今年数度坐了长途火车,有到南京的单程,来回北京的双程,上海到深圳的单程。最近的是从无锡搭乘高铁到上海再转上海南坐T101回深圳。
3 O" t1 I u+ [2 _/ D9 k: r2 m- @
% ?/ \ K' ~# t1 K2 |# f- M$ D) I/ A: k 高铁,去年因为在杭州参加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和经管学院的家族企业国际研讨会,已经在沪宁和沪杭都尝试过了一次高铁。
* f5 R* Z& T& `2 D$ P+ H6 S5 K" o6 b8 j* C
这次坐高铁没有什么不同,如果有不同,那只是买票时新规定,要用二代良民证购买,据说上车时还要核对良民证和票上的姓名号码。
/ G7 N) Q/ x& C3 i, I
9 B0 ~# W3 @( v& C G5079早上9:40从无锡开,10:35到达上海。这个时间大致是准的。1 ^9 r- x& }5 q x' W
$ Y. ^9 p& b. i/ X8 D9 ~ 不过我进站时,还有检票时,乃至于上车时,根本没人来核查车票与良民证。9 w c% _2 @ I, |; ^: @" X; Z( ?2 K
6 h' X# N) [8 r9 Z, t
假定一人拿了人家良民证号码和名字的车票,也上得了车。% q& I+ i6 `: t) e' D( m
0 v7 @- ~, b! O) t, p 不过如此风险在,铁道人员可以不查,但是规章上他们有查的权力。一旦他们行使如此权力,拿别人号码和名字买的票的人,肯定被拒绝上车。
: \; ~9 p# c8 W, C, W4 N" T" k: V2 ^, g- b
也正因为如此风险,黄牛党票贩子估计不会玩实名票。毕竟,只用那么十来张良民证购票,电脑汇总就可以察觉。如果用上百张良民证,时间长了也会被觉察。如果用上千张,时间更长还是会被电脑汇总发现的。因为没什么) D% B+ \) G+ b j, x& ]) J* ~+ O
人天天在铁路上来回跑,甚至今天刚走了短途,明天又是一个长途的。
+ @1 d- l( b* y% }/ N& Z) f9 d0 ^& c0 D2 A! f, r
5月14日G7059次高铁9:40准时开车,6分钟到达苏州无锡接壤而在苏州境内的望亭,再6分钟抵达苏州。停了足足12分钟才再次开动,又12分钟抵达昆山。然后准点到达上海。在苏州站停的12分钟,颇让我不解。( M7 ?( d7 s5 ]1 G% }: z9 ]
; {# s$ s9 q: I6 [, T 无锡苏州之间,铁路距离44公里。高铁12分钟,以前老的绿皮火车一小时。那段路,1966年12月阴差阳错我步行过。下午无锡出发,到夜色降临时住望亭发电厂巨大的礼堂内。第二天早上出发,中午抵达苏州。那是一整天的路程。高铁时代这两段路都只有6分钟,即使以前老火车时代,也就是半小时。! R3 u) d+ R* }
* T4 @. G1 v7 ?/ D: B3 | 以前在巴黎的蒙帕纳斯Montparnass大厦底层的TGV(法国高铁)车站看稀奇,也听说过日本的所谓xinkansan新干线子弹列车。去年10月末首次坐高铁,从上海到无锡,居然没有想到这就相当于日本的新干线、法国的TGV。
7 I. T+ y! c. z8 O8 Q0 ^8 P0 j5 T- x R9 i
10:32,离到站还有2分钟,但是速度已经慢了下来。高铁车厢内有10来个人迫不及待站起身来从行李架上抄过了行李,站在过道上和座位旁,准备下车了。我不知道为什么飞机降落后滑行时,还有这个场合,总有国人如此争先恐后,生怕下不去似的要抢在前头。# u! c- `! A. c1 c) g
4 J( S; G9 t2 H' E; J/ B
进无锡高铁站候车,宽敞的通道内,有一人靠着北边的玻璃幕墙看着下面的公路,吞吐着香烟。没有人管,10米外就是安检人员,一个人盯着屏幕,另外三人谈笑风生。我过去提醒了一下。他们居然也没有站起身来,只是远远地对那人嚎了几声让他不要抽烟。2 ~! d' d& E5 Z' z9 X* a
' l; ~ l6 p: o4 q T" ] 5月14日在上海南站,三层检票口检票后顺下坡道进入中心的候车区,发现也有人抽烟,用一喝完的易拉罐当烟灰缸。四周环顾,一个工作人员没有。算了,管理问题。' M5 e$ T/ n4 h,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