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于聊城人的公益平台-聊城人,聊城人缘来一家人,聊城老乡,聊城老乡会,聊城人在青岛,青岛的聊城人,聊城同乡会,在青岛的聊城人,漂流在外的聊城人,天南地北聊城人,聊城人自己的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61|回复: 2

聊城市建置沿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7 10: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郭显海 于 2014-5-7 10:29 编辑

聊城市建置沿革

2014-05-05 10:50:25 来源: 聊城新闻网综合


  聊城市名由来聊城因古有聊河而得名(一说因春秋时期曾称聊国故名)。

  聊城地区历史悠久.唐虞3代, 聊城属兖州之域。

  春秋时期,聊城、茌平、高唐、东阿、阳谷属齐国,莘县、临清属卫国,冠县属晋国。

  战国时期,聊城、茌平、东阿、阳谷、高唐仍属齐国,莘县改属魏国,冠县、临清改属赵国。

  秦行郡县制,境域均属东郡。

  汉承秦制,西汉初曾封王建国,郡国并称。至武帝始设州部,分全国为13个刺史部(州)。是时,聊城、东阿、阳谷、莘县属兖州部东郡,冠县、临清属冀州部魏郡,高唐属青州部平原郡,茌平分属兖州部东郡与青州部平原郡。东汉正式定州、郡、县3级。聊城、东阿、莘县、阳谷、高唐、杨露、临清仍属原州郡,茌平改属兖州部济北国,冠县改属司州部阳平郡。

  三国袭汉制,境域统属魏地,聊城、茌平属青州部平原郡,莘县、冠县、临清属司州部阳平郡,高唐属冀州部清河郡,阳谷为县王国,东阿仍属兖州部东郡。

  晋朝仍为州、郡、县3级制,聊城、高唐、茌平属冀州部平原郡,临清、莘县、冠县属司州部阳平郡,东阿、阳谷属济北国及东平国。

  南北朝时期仍承晋制。后魏,聊城、茌平属济州部平原郡,临清、冠县、莘县属济州部济北郡,高唐属济州部南清河郡。齐周,聊城属平原郡,临清、高唐、茌平属清河郡,阳谷、东阿属济州部济北郡,冠县、莘县属司州部阳平郡。

  隋初废郡存州,后又废州为郡,聊城、冠县、莘县属魏州武阳郡,临清、高唐、茌平属贝州清河郡,阳谷属济州济北郡,东阿属兖州济北郡。

  唐朝,州郡之上增设道,始分全国为10道,至733年(开元二十一年)改为15道。是时,聊城、高唐属河北道博州博平郡,临清属河北道贝州清河郡,莘县、冠县属河北道魏州魏郡,阳谷、东阿初属河南道济州济阳郡,后属郓州东平郡,茌平属河南道郓州东平郡。

  宋初,废道设路,路辖府、州,府、州辖县。是时,聊城、高唐、茌平属河北东路博州博平郡,临清、冠县、莘县属河北东路大名府魏郡,东阿、阳谷属京东西路东平府东平郡。

  辽、金承宋制,分其所辖治的北方为19个路。聊城、高唐、茌平属山东西路东平郡博州,东阿、阳谷属山东西路东平府,莘县、冠县属大名路大名府,临清属大名路大名府恩州地。

  元代,全国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行省下设路、州、县。是时,聊城、茌平、莘县属东昌路总管府;冠县初属东昌路,后为冠州;高唐初属东昌路,后为高唐州;临清属濮州,阳谷、东阿属东平路。上属8县均隶山东省。

  明代,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司”),废路存府、州,全国分统于15个布政司,亦称15个省。是时,聊城、临清、茌平、高唐、莘县、冠县属山东布政司东昌府,阳谷、东阿属山东布政司兖州府东平州。

  清代通称为省,全国初为18个行省,后增至22个行省,省下为府、县两级。是时,境内今属8个县市均隶山东省。聊城、茌平、高唐(一度为直隶州)、平轩、莘县、冠县、属东昌府,东阿初属兖州府东平州、后属泰安府,阳谷属兖州府,临清初属东昌府、后为直隶州。

  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的80年间,域境建置无大变化。

  1912年,山东省废府设道,境域为济西道(治聊城),1914年改为东临道。1928年废道,境内各县直属山东省。1936年,全省下设12个行政区,区设行督察专员公署。鲁西北为第六区,辖聊城茌平、博平、东阿、阳谷、寿张、范县、莘县、冠县、朝城、观城、堂邑、濮县等13个县;临清、高唐时属第四区。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发生至1938年,除濮县、范县、观城3个县外,均为沦陷区。抗日战争爆发,共产党领导下的县、专区抗日民主政权逐步建立。1939年10月,鲁西北行政委员会成立。1940年4月,成立鲁西北行政主任公署,下设泰西、运西、鲁西北、运东4个专署。是时,聊城、东阿、阳谷、博平、清平、茌平等县属运东专署,冠县、馆陶、临清、邱县、堂邑、莘县、朝城、朝北等县属鲁西北专属,濮县、范县、观城、寿张等县属运西专属。

  1941年6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决定鲁西行署和冀鲁豫行署合并,成立新的冀鲁豫行署,辖7个专署,原鲁西行署的泰西、运西、鲁西北、运东为第一、二、三、四专署,原冀鲁豫行署的辖区为第五、六、七专署。是时,濮县、范县、寿张等县属第二专署;观城、朝城、莘县、朝北、聊堂、冠县等县属第三专署,筑先、阳谷、东阿、茌平、博平、清平等县属第四专署,馆陶属冀南行署第三专署,临清属冀南行署第四专署,高唐属冀南行属第六专署。同年12月,原属冀鲁豫行署第四专属的张秋、第二专属的寿张和黄河以东的昆山、东平等县组成第八专署。

  1942年12月,冀鲁豫行署第一、四专署合并为第一专署,辖筑先、阳谷、东阿、茌平、博平、清平、平阿等县。

  1943年,原冀鲁豫行署第三专署与冀南行署第七专署合并为冀鲁豫行署第七专署。是时,临清、冠县、卫东、馆陶、宏毅、莘县、堂邑、清平、朝北属之。

  1944年5月,冀南行署、冀鲁豫行署合并为新的冀鲁豫行署。

  1945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撤销北方局,建立晋冀鲁豫和晋察冀两个中央分局,同时恢复冀鲁豫、冀南两区行署,冀鲁豫行署辖8个专署,冀南行署辖5个专署。是时,筑先、阳谷、东阿、茌平、博平、清平、平阿县属冀鲁豫行署第一专署,后改为第六专署,濮县、范县、寿张、张秋、观城属冀鲁豫行署第二专署;后改为第九专署,临清、馆陶、冠县、武训、永智、莘县及临清镇属冀南行署第一专署,高唐属冀南行署第二专属。

  1947-1948年8月,筑先、东阿、聊阳、茌平、博平、河西属冀鲁豫行署第六专署,寿张、阳谷、范县、濮县、观城属冀鲁豫行署第九专署,临清、馆陶、冠县、武训、永智、莘县、临清镇属冀南行署第一专属,高唐属冀南行署第二专属。

  1949年8月20日,聊城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成立,属平原省。聊城、阳谷、东阿、茌平、博平、堂邑、清平、冠县、莘县、高唐、寿张、及聊城城关区(县级)隶属该区,濮县、范县、观城、朝城属平原省濮阳专区,馆陶、临清镇属河北省邯郸专区。

  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销,聊城专署改属山东省。

  1967年3月,聊城专员公署更名为聊城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8年7月,聊城地区革命委员会更名为聊城地区行政公署。

  1998年3月,聊城地区行政公署更名为聊城市人民政府。


东昌府区建置沿革  商代末期, 为纣王庶兄微子的封地,史称"微子城"。  西周为"郭国"领域。春秋战国时属齐国。  秦始置县,名聊城,属东郡。两汉仍属东郡。  三国时属魏国平原郡,晋代属平原国。  南北朝时,初属魏郡,后属北魏平原郡,为平原郡之治所。  隋开皇三年(583),平原郡废,隋开皇十六年(596)于王城置博州,遂属博州。大业初年博州撤销,改属武阳郡。  唐武德四年(621),重置博州,辖聊城,以聊城为其治所。唐天宝元年(742),为博州博平郡领。天佑三年(906)后,曾一度改为聊邑,但隶属未变。  后晋及宋代至金,均属博州,皆以聊城为治所。  元代,设东昌路总管府,聊城隶属之,并为其治所。  明洪武元年(1368),改东昌路为东昌府,为其治所,县为府领。  清承明制,归属如旧。  1913年,改东昌府为济西道,辖聊城。1914年改济西道为东临道,为其属县。1927年废道级建制,直属山东省。1937年属山东省第六区。  1940年,为纪念抗战中牺牲的民族英雄范筑先,改县名为筑先县,属鲁西行署第四专署。1945年,改属冀鲁豫行署第四专署。  1949年撤销筑先县恢复聊城县,属平原省聊城专区。  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销,改属山东省聊城专区。  1958年12月,改聊城县为聊城市,1963年3月1日,改市为县,1967年专区改为地区,随改属之。  1983年8月,撤县复市。  1998年3月,聊城地区改为地级聊城市,原聊城市改为东昌府区,属地级聊城市。
临清市建置沿革  临清之名始于后赵,取临近清河之意。  西汉初始建清渊县,先隶巨鹿郡,后属魏郡,三国魏晋属冀州阳平郡。  十六国后赵建平元年(330),改清渊置临清县,属司州建兴郡。后废。  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析清渊县西部复置临清县,属司州阳平郡。北齐废。  隋开皇六年(586)复置临清县,属清河郡。  唐大历七年(772)析临清另置永济县,先后属毛州、瀛洲、贝州、清河郡统领。  宋代先后属于大名府、兴唐府、广晋府、大名府。金属大名府路恩州。  元属中书省濮州。  明属山东省布政使司东昌府,弘治二年(1489)升为州,辖馆陶、邱县,属东昌府。  清顺治元年(1644)不领县。乾隆四十一年(1776)升为直隶州,隶属山东省,辖武城、夏津、邱县。  民国元年(1912)降为县,先属济西道,后改东临道、德临道。  1928年直属省政府。  1936年属山东省第四专置,辖十个区,第一区为城区,二至十区下辖517个村庄。  1945年9月临清解放后,县市分设,隶冀南行署第一专署。  1948年5月升为专级市,翌年复降为县级市。建国后县市分治,属河北省邯郸专署。  1952年11月,划归山东省德州专署,12月改属聊城专署。  1956年清平县撤销,将其二区(金郝庄)、三区(王集)、四区(康盛庄)、五区(戴湾)划归临清县管辖。  1958年县市合并,置临清市,属聊城专署。  1963年撤市复县。  1965年3月将临清县卫运河西的尖冢、童村、下堡寺、吕寨、老官寨五个区划归河北省邢台专区,建临西县。同时将馆陶县的潘庄、八岔路两个区划归临清县。  1983撤县复市。冠县建置沿革  夏代,位属兖、冀二州接壤地带。  商代,为商畿内地。  西周,初属三监地,后三监地统名为卫,遂属于卫国。  春秋时期,属晋国,南部为黄邑(今黄城),西部为冠氏邑。  战国时期,初属于晋国,后属魏、赵国。  秦代,属东郡、邯郸郡。  两汉,隶冀州魏郡,为馆陶、清渊县地。  三国时期,属魏国,为冀州阳平郡馆陶、清渊县地。  西晋,属司州阳平郡,为馆陶、清渊县地。  十六国时,属后赵、前燕、前秦、北魏等国,先后属司州阳平郡、中州阳平郡、冀州贵乡郡、兖州阳平郡、相州阳平郡,均为馆陶、清渊县地。  南北朝时期,先为相州阳平郡馆陶、清渊县地西魏大统十二年(546),改相州为司州,遂为司州阳平郡馆陶、清渊县地。北周大象二年(580),于馆陶置毛州,为毛州阳平郡馆陶、清渊县地。  隋开皇六年(586),析馆陶县东部和清渊县南部置冠氏县,属毛州;大业二年(606)毛州废,属魏州武阳郡。  唐武德五年(622),复置毛州,遂再属之;唐贞观元年(627),属河北道魏州魏郡。  五代后梁、后唐时期属魏州;后晋时属广晋府;后汉、后周时属大名府。  北宋时期,属河北东路大名府。南宋、金时期,属大名府路大名府。  元初,属东平路;至元六年(1269),冠氏县升为冠州,直隶中书省。  明洪武三年(1370)降州改称冠县,隶山东布政使司东昌府。  清代,仍隶山东省东昌府。  1913年,属山东省济西道。1914年,改属东临道。1927年废道级建制,直隶山东省。  1937年,属山东省第六区。当年,建立冠县抗日县政府,1939年鲁西北行政委员会。1940年4月,属鲁西北专署,当年11月,属鲁西区第三专署。1941年7月,属冀鲁豫区第三专署,当年9月,属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第十八专署。1943年7月,属冀南区第七专署。1945年6月,属冀鲁豫区第七专署。  1945年8月,冠县并入永智县。1945年10月,属冀南第一专署。  1945年12月,恢复冠县,仍属冀南第一专署。1949年8月,属平原省聊城专署。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销,改属山东省聊城专区。1967年,专区改称地区,随之改属聊城地区。  1998年3月,聊城地区改为地级聊城市,随之改属聊城市。

莘县建置沿革

  春秋时为卫国莘邑。

  战国时处齐国之西境。秦为东郡之地。

  西汉置阳平县,属兖州刺史部东郡。

  东汉曾建阳平侯国。

  三国曹魏时,属冀州阳平郡。

  晋属司州阳平郡,后省阳平县并入乐平县。

  北魏复置阳平县,属相州阳平郡。北齐改称乐平县,仍属阳平郡。

  隋开皇六年(586)复称阳平县,属武阳郡,后改阳平县曰清邑,开皇十六年(596),废武阳郡,置莘州,大业二年(606),废莘州,改清邑曰莘县,属魏州。

  唐武德四年(621),复置莘州,莘县属之。又复置隋代设立并旋即废的莘亭县,属博州,次年(622),废莘亭县,其地并入莘县。贞观四年(630),废莘州,莘县复属魏州。

  宋属河北东路大名府。

  元属中书省东昌路。

  明、清属山东布政司东昌府。

  1913年属山东省济西道。1914年改属东临道。1927年废道级建制,直属山东省。

  1937年,属山东省第六区。1939年秋,建立莘县抗日民主政府,属鲁西专署。1941年6月,属冀鲁豫第三专署。1943年7月,改属冀南第七专署。1948年8月,属冀南第一专署。

  1949年8月,属平原省聊城专区。

  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销,属山东省聊城专区。

  1956年3月,观朝县撤销,朝城、妹冢2区划归莘县,其余划归范县。

  1958年12月,莘县撤销,除燕店,王奉2公社并入冠县外,其余划归范县。

  1961年7月,恢复莘县建制,原划为范县、冠县之辖区均归回莘县。

  1964年4月,范县北部之古云、观城、樱桃园、古城、王庄集5个区划归莘县。

  1967年聊城专区改为地区,随改属聊城地区。

  1998年3月,聊城地区改为地级聊城市,随之改属聊城市。


阳谷县建置沿革  春秋时为齐国柯邑。  秦置东阿县,治所在今县东境阿城镇,属东郡。  西汉东阿县仍属东郡,为都尉治所。东汉因之。  三国魏、西晋属济北国。  西晋末县废,北魏复置东阿县,属济北郡。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析东阿县西境置阳谷县,取县境内古阳谷亭为名,属济州。  唐初阳谷县仍属济州,天宝十三年(754年)因济州为黄河水淹没,阳谷县改属郓州。  北宋初仍属郓州,景德三年(1006年)阳谷县徙治于孟店(今阳谷镇),北宋末属东平府。  金阳谷县仍属东平府,辖有安乐、定水二镇。  元属东平路。  明阳谷县属兖州府东平州。  清初仍属兖州府,雍正七年(1729年)东平州升为直隶州,阳谷县属之,十三年东平直隶州降为东平州,阳谷县仍属兖州府。  1913年属济西道(1914年改称东临道)。1925年属东昌道。1937年1月属国民党山东省第六行政督察区。  1939年9月始建抗日民主政府,属鲁西北行政委员会。1940年4月属鲁西行政区运东专区。1941年初寿张、阳谷、东阿、东平四县毗连地带置张秋县,阳谷县东部的张秋、阿城、十五里园等地划入张秋县。同年7月冀鲁豫和鲁西2行政区合并为新的冀鲁豫行政区,阳谷属该行政区第四专区。1943年初,泰西、运东两专区合并为泰运专区,阳谷县属晋冀鲁豫边区第十六(泰运)专区。1944年5月,冀鲁豫区与冀南区合并为冀鲁豫行政区阳谷属该行政区第一(泰运)专区。  1946年11月属冀鲁豫第六(运东)专区。1947年7月,撤销张秋县,张秋、阿城、十五里园等地还属阳谷县;其他辖区除原东平县黄河以西地方划归寿张外亦分别还属原县。同年秋,于阳谷县东北部的七级、阿城、范海、安乐镇和东阿县西南部的刘集、关山一带设立徐翼县(为纪念曾住阳谷县抗日民主县长、1944年8月牺牲的徐翼烈士而命名)属冀鲁豫第六专区。同年9月属晋冀鲁豫第九(濮范)专区。1949年8月改属新设置的平原省聊城专区。与此同时,徐翼县撤销,原阳谷县地还属。  1958年12月撤销阳谷县并入寿张县。1961年7月复置阳谷县。1964年10月撤销寿张县,其辖区黄河金堤以南划归河南省范县,金堤以北划归阳谷县。1967年聊城专区改称聊城地区,隶属关系不变。  1998年3月,聊城地区改为地级聊城市,随之改属聊城市。
东阿县建置沿革  春秋时,置柯邑,原属卫国,后属齐国。  战国时改称阿邑,仍隶齐国。  秦始称东阿,属东郡。  汉置东阿县,仍属东郡。  三国时为魏地,亦隶东郡。  西晋属济北国,东晋改国为郡,东阿属之。  南北朝大明元年(457)并入谷城县。北魏,恢复东阿县;北齐,省谷城入东阿,属济州。  隋代,属兖州济北部。  唐武德四年(621),属济州,隶河南道。天宝元年(742),更州为郡,隶济阳郡;同年恢复谷城县。唐天宝十三年(754),改属郓州东平郡。大历元年(766),郓州改为淄青道,东阿属之。唐元和十四年(819)改隶天平郡。五代十国时,属郓州天平节度使。  宋初,属京东路;庆历元年(1041)改隶西路安抚使;政和五年(1115)属大都督府,建炎元年(1127)改隶东平府。  金代,隶山东西路东平府。  元初,隶东平路;至元九年(1272)东平改为下路总管府,东阿属之。  明初属东平府;洪武八年(1375)隶济宁府东平州;洪武十八年(1385)改属兖州,隶山东布政使司。  清初,属兖州府东平州;雍正十三年(1735)改隶泰安府。  1913年属山东济西道,1914年改属东临道。1927年废道级建制,直隶山东省,1937年后属山东省第六区。  1940年建立东阿县抗日民主政府,隶鲁西行署第四专署。1941年7月,属冀鲁豫行署第四专署。1942年12月,冀鲁豫行署第一、四专署合并为第一专署,东阿属之。1945年8月,改隶冀鲁豫行署第六专署。  1949年8月,属平原省聊城专署。  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销,改隶山东省聊城专区。1958年12月,东阿县撤销,其辖区分别并入寿张、茌平二县。1961年7月恢复东阿县,其隶属未变。1967年聊城专区改为地区,随改属聊城地区。  1998年3月,聊城地区改为地级聊城市,随之改属聊城市。
茌平县建置沿革  夏、商属兖州之域。  周属齐地。  秦时置茌平县,因县境处"茌山之平陆"故名。隶东郡。  汉袭秦制。  新始建国元年(9),改茌平县为功崇县。  东汉建武元年(25)复称茌平县,属兖州部济北国。  三国为魏地,隶冀州部平原郡。  晋属冀州部平原国。  北齐并入聊城县。  隋初复置茌平县,属贝州清河郡。隋末又并入聊城县。  唐武德四年(621),析聊城县复置茌平县,属河北道博州。唐贞观元年(627)再并入聊城县。  金天会八年(1130)再置茌平县,属山东西路博州。  元属东昌路。  明、清属东昌府。  1912年属济西道,1914年属东临道。1927年废道级建制,直属山东省。1937年属山东省第六区。  1940年1月,建立茌平县抗日民主政府,属鲁西区第四专署。1941年9月,属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第十九(运东)专署。1943年1月,改属晋冀鲁豫第十六(泰运)专署。1945年5月,改属冀鲁豫行署第一(泰运)专署。1946年11月,改属冀鲁豫行署第六专署。  1949年8月,属平原省聊城专署。  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销,改属山东省聊城专署。  1956年3月,博平县并入茌平县。  1967年改属聊城地区。  1998年3月,聊城地区改为地级聊城市,随之改属聊城市。
高唐县建置沿革  唐、虞、夏、商、周时期为兖州之域。  春秋战国时期,为齐国西部重镇。  秦时属东郡。  西汉初(公元前206)始置高唐县,因地处沼泽之丘故名。先后属青州部平原郡。河平郡东汉属青州平原郡。  三国时属青州部清河郡。  西晋初属冀州平原国。西晋永嘉二年(308)刘渊称帝立汉后,高唐属汉。  东晋南迁后,江北朝代更替频繁,高唐隶属屡变。元帝大兴二年(319)属后赵。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归属前燕。前秦符坚建元六年(370)归前秦。后燕元元年(384)又归后燕。北魏皇始二年(397)归北魏清河郡。南朝刘宋政权建立后,宋武帝于永初元年(420),将高唐县侨置在今邹平县之梁邹,属冀州东平原郡,故高唐县省。宋文帝元嘉十九年(442)在江南江淮之广陵又侨置一高唐县,属冀州部南平原郡。此时,江北梁邹之高唐与江南广陵之高唐二侨置县并存。  北魏宣武帝景明三年(502)在今禹城县西南伦镇之城子坡复置高唐县,属济州南清河郡。此时,伦镇之高唐县与二侨置高唐县并存。东魏天平元年(534),改属东魏。北齐天宝元年(550)属北齐。天宝七年(556)初,侨置梁邹之高唐由梁邹迁至今章丘县之黄巾堌,此时伦镇之高唐与侨置黄巾堌之高唐、广陵之高唐并存。天宝七年(556),高唐县城由伦镇迁至今址,属济州部清河郡。北周建德六年(577),北周灭北齐,高唐归属北周。北周大象二年(580),分相州置毛州,高唐属之。  隋朝建立后,先属冀州部清河郡,后改属博州,又复属冀州部清河郡。隋开皇十六年(596),因博州有高唐县,侨置黄巾堌之高唐县废。  唐时,初属冀州清河郡(618~627);贞观元年(627)属河北道博州博平郡。武则天改唐为周,因忌"唐"字,于长寿二年(693)改高唐县为崇武县。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复称高唐县至唐亡,均属河北道博州博平郡。  五代时,后梁开平二年(908)改高唐县为重县,或曰重邱县、鱼邱县,属河北道博州。后唐同光二年(924)又复名高唐县,属河北道博州。后晋天福元年(936)改高唐为齐城县。后汉天福十二年(947)又复名高唐县,属河北道博州。  北宋建立后,初属河北道博州;元丰六年(1078),改属河北东路博州博平郡直至宋亡。  金朝时,属山东西路博州博平郡。  元朝初年,属大名路,不久改属东平路,至元三年(1266),属东昌路。至元七年(1270)于高唐县置高唐州,领高唐、夏津、武城3县,直属中书省。  明初仍为州制,领县3,属山东布政司东昌府。  清初仍为高唐州,不领县,属山东省东昌府。雍正八年(1730)升为直隶州,领禹城、平原、临邑、陵县4县;雍正十二年改属东昌府。  1912年,降州为县,1913年属山东济西道,1914年属东临道。1927年废道级建制,直隶山东省。1937年属山东省第四区。  1937年12月建立高唐县抗日民主政府,1939年属鲁西北行政委员会。  1941年2月,分高唐县为唐南、唐北2个县,隶属运东专署。1943年2月,唐南、唐北合并为高唐县。1944年6月,高唐和平原县铁路以西部分,合并建立高平县。  1945年9月撤销高平县,复立高唐县,属中共冀南行署第二专署。1949年8月改属平原省聊城专区。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销,属山东省聊城专区。1958年禹城县并入高唐县,1961年析出。1967年属山东省聊城地区。  1998年3月,聊城地区改为地级聊城市,随之改属聊城市。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  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1992年12月12日经省政府批准成立,1995年10月8日正式启动建设。  2006年通过省级开发区审核,2008年被省政府列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13年3月2日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山东省第十三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驻东昌路107号。辖东城办事处、蒋官屯办事处、北城办事处(原北杨集)、许营镇、顾官屯镇、广平乡、韩集乡七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总人口近三十万人,管辖面积389.4平方公里。  2013年7月,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聊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设管理,将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以黄河路、东外环路和长江路东延伸线(贯穿位山一干渠)为界分成南北两部分,北部为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部为聊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辖黄河路以北,东外环(黄河路口至长江路口)以东,长江路东延伸线以北范围,含北城办事处、蒋官屯办事处、广平乡三个乡(办事处)和东城办事处的一部分。  “聊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辖黄河路以南,东外环(黄河路口至长江路口)以西,长江路以东延伸线以南范围,含许营镇、顾官屯镇、韩集乡三个乡镇和东城办事处的一部分。  两区在市内为完全独立的两个单位,对上、对外仍以现在的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或聊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个单位统称。凤凰工业园列入高新区统计范围。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凤凰工业园的情况由市商务局、统计局汇总,作为一个整体上报各类报表。  根据区划界分的原则,以黄河路、东外环、长江路东延伸线界分为“两区”后,对有交叉的乡镇(街道办事处)(除东城办事处外)实行整体划转社会管辖权,暂不打破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整体建制。  东城办事处以黄河路为界分属两区后,对处于交叉地带的部分村庄(居委会),按“地随村走”的原则,明确所属管辖,暂不打破村庄(居委会)的整体建制。黄河路以南的村庄(居委会)暂由聊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直接管理。  对于规划建设权,以黄河路、东外环、长江路东延伸线为界,南北两区区划内的土地规划建设权,分别从属南北两区,不受有交叉乡镇(街道办事处)、村庄(居委会)的社会管理权所限。  开发区现辖蒋官屯、东城、北城三个街道办事处和广平乡,总人口15万人,管辖面积达到190平方公里。
聊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聊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聊城市区东部,与主城区隔徒骇河相望。  聊城高新区成立于2008年。 当时根据发展需要,聊城将高新技术开发区合并到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合署办公(即两块牌子,一套管理机构)。  2013年7月,为贯彻落实上级主管部门指示精神,经市委、市政府审慎研究,确定将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与聊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设管理。将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以黄河路、东外环路和长江路东延伸线(贯穿位山一干渠)为界分成南北两部分,聊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辖黄河路以南,东外环(黄河路口至长江路口)以西,长江路以东延伸线以南范围,含许营镇、顾官屯镇、韩集乡三个乡镇和东城办事处的一部分。  两区在市内为完全独立的两个单位,对上、对外仍以现在的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或聊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个单位统称。凤凰工业园列入高新区统计范围。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凤凰工业园的情况由市商务局、统计局汇总,作为一个整体上报各类报表。  聊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现驻黄河路32号。辖九州街道、许营镇、顾官屯镇和韩集乡,206平方公里,142个行政村,10.9万人,辖区内水、电、汽、暖等基础设施完善,基本实现九通一平的标准。  聊城高新区是聊城市委、市政府着力打造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全市科学发展的先行区,转调创的主阵地和对外开放的主窗口。高新区坚持科学规划、绿色发展的原则,围绕节能环保、电子信息、新材料及新能源、高端制造业、生物科技五大高新产业,着力把高新区打造成“科技新城、创业新城、产业之城”。  节能环保产业。聊城市是首批国家环保模范城。高新区环保科技园正在建设,全国第一家环保产业标准化制订及推广机构——国家环保产业标准认证中心即将落户,着重发展节能技术和装备、节能产品、节能服务产业,先进环保技术、环保装备、环保服务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高新区目前在建高端数据采集器项目,根据高科园发展方向与规划,重点发展电子设备及各种电子元件、器件、仪器、仪表等研发和生产。  新材料及新能源产业。园规划面积17.95平方公里,以鲁西化工集团为核心企业,打造新材料千亿产业园。积极依托鲁西化工化肥、精细化工、装备制造安装和化工设计研发等优势,引进产业链上下游产业。  高端制造业。机械加工业是聊城的传统优势产业,机械加工水平较高,高端制造产业基础雄厚。高新区内华建装备公司是我国大型钢板仓产品的标准起草单位,在国内同行业规模最大。日发公司是国内无梭织机的专业制造商,其生产规模全国第一。鑫亚集团是国家油泵油嘴行业技术标准制定单位之一,其单缸喷油泵总成、喷油器总成产销量连续九年列全国同行业第一位,市场占有率50%以上,目前,高新区正在建设日发纺机科技园、节能装备产业园等项目。  生物科技产业。区内现有以博奥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的高端生物企业,下一步将重点发展医药生物技术(包括生物技术药物、疫苗、血液制品、生化药物、诊断试剂、抗生素等)、工业生物技术(氨基酸、发酵有机酸、酶制剂)和其他产业(品),如天然药物、保健品、生物能源和组织器官工程等方面的研发和生产。
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  2013年7月,聊城市委、市政府确定设立旅游度假区,将其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新城。  同年8月16日,旅游度假区第一次干部大会在市政府召开,意味着旅游度假区正式成立开展工作。  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辖湖南路以南、京九铁路线以东范围,含朱老庄镇、凤凰街道和于集镇三个镇(街道),以及湖西街道和古楼街道的一部分。湖西街道归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管理,古楼街道仍归东昌府区管理。行政辖区总面积约226平方公里,人口14.6万。  以湖南路以南、京九铁路线以东界分为“两区”后,对有交叉的两个街道作如下处理:一是将湖西街道湖南路延伸线以北村庄划归古楼街道管理。二是将古楼街道湖南路以南村庄划归湖西街道管理。以湖南路以南、京九铁路线以东界分为“两区”后,对处于交叉地带的部分村庄(社区),按“地随村走”的原则,明确所属管辖,暂不打破村庄(社区)的整体建制。东昌府区和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两区”区划内的土地规划建设权限分别从属于“两区”,不受有交叉镇(街道)、村庄(社区)的社会管理权所限。  聊城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的核心区总面积约46平方公里,全部建成后,可再造一个集办公、商住、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城。聊城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也是聊城城区在聊城经济开发区和聊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设管理后的第四个区。  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为市委、市政府直接管理的实体机构,市委、市政府赋予其独立管理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的职责和权限。实行“独立运作、封闭运行、扎口管理”。负责编制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制定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  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主要职责有,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市委、市政府授权,对土地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负责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的综合开发建设,通过市场化运作,筹措开发建设资金,实施凤凰湖的开挖和建设;负责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的市政公用设施和景区的维护管理;负责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日常行政管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