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于聊城人的公益平台-聊城人,聊城人缘来一家人,聊城老乡,聊城老乡会,聊城人在青岛,青岛的聊城人,聊城同乡会,在青岛的聊城人,漂流在外的聊城人,天南地北聊城人,聊城人自己的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12|回复: 0

一座“边缘”城市的赶超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31 07:58: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山东省聊城市“东融西借”建设冀鲁豫三省交界先行区聊城
http://www.lcxw.cn 2013-08-30 08:39:43 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 微评
  编者按 近日,《中国县域经济报》一版头条刊发通讯《一座“边缘”城市的赶超路》,展示聊城抢抓国家和全省重点区域发展战略叠加区的机遇,东融西借、跨越赶超,建设冀鲁豫三省交界科学发展先行区的成
  编者按 近日,《中国县域经济报》一版头条刊发通讯《一座“边缘”城市的赶超路》,展示聊城抢抓国家和全省重点区域发展战略叠加区的机遇,东融西借、跨越赶超,建设冀鲁豫三省交界科学发展先行区的成功经验和生动实践。现予转载,以飨读者。

  聊城,位于鲁西,临河南、河北,是一座典型的内陆城市。代表我国商业文明的京杭大运河和农业文明的黄河在此交汇,繁忙的漕运,肥沃的平原,曾让聊城一派繁荣兴盛。然而,随着交通方式的改变,经济形势的变换,水运和农业,已不能再给这座内陆城市带来光环。新中国成立后,聊城发展步伐开始放缓,甚至走向“边缘化”。
  如何突破困境、实现逆转,走向经济发展的中心舞台?打造“江北水城”品牌、壮大工业经济、推动农业升级……聊城人一直在苦苦探索。2012年,突破找到点了——纳入中原经济区规划,成为山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西部经济隆起带的要点城市,曾经担忧“被边缘化”的聊城,一跃成为国家和全省重点区域发展战略的叠加区。
  “标兵越来越远,追兵已经没有”
  近年来,聊城全市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677亿元,居全省第7位;服务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2.6%;粮食产量达到116亿斤,实现“十连增”;蔬菜总产达到1440万吨,名列全省第一。今年上半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068.93亿元,同比增长10.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9%,农民人均现金收入6157元,同比增长13.49%,完成国家和地方税收比上年同比分别增长3.5%和22.8%。全市完成招商引资资金294.7亿元,同比增长26.6%。
  “虽然自己和自己比进步很大,但是在全省各市竞相发展的形势下,我们的速度明显慢了。”市委书记林峰海说,在全省经济的“大盘子”里,聊城的生产总值占全省的4.3%,地方财政收入占全省的2.6%,明显低于全省6%的人口占比,多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过去聊城人常说‘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现在的情况是‘标兵’越来越远,完全意义上的‘追兵’已经没有了。”聊城相关负责人曾表示。2012年,聊城市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04亿元,只是青岛的1/6,烟台、潍坊的1/3,淄博、济宁的1/2;与曾经并列甚至是“追兵”的市相比,聊城财政收入也少于枣庄、德州、菏泽、滨州。在全省140个县(市区)中,2012年地方财政收入过100亿元的县1个,过50亿元的10个,过30亿元的31个,过10亿元的94个,而聊城市只有3个县过10亿元,最多的茌平县也仅有18.8亿元,多数县在全省的位次不进反退。
  林峰海说,在这种状况面前,每一个负责任的聊城干部都会有一种“脸红”“心跳”“坐不住”的感觉。“如此下去,聊城不仅是‘不进则退’,而且是不快进、大进就是退。”“慢牵牛”“雅”称的聊城人深深地感悟到,现在已“等不起、慢不得”了。
  多个区域发展战略的叠加区
  “现在的聊城成为了国家和全省重点区域发展战略的叠加区,具备了‘东融西借’的重大机遇,这在聊城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林海峰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说。
  2012年以来,聊城被纳入国家中原经济区规划,同时,随着山东提出建设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打造西部新的经济隆起带,聊城更是成为其中要点城市。
  “向东,高效配置先进发展要素,全方位融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西部经济隆起带;向西,借力国家级中原经济区大舞台,拓展市场、延伸腹地,3年内进位争先,跨越赶超,奋力抢占冀鲁豫三省交界科学发展制高点。”今年4月,聊城市委十二届四次全委会发出“东融西借,跨越赶超,建设冀鲁豫三省交界科学发展先行区”总动员令。
  “中原经济区的核心任务是,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跨越发展,这与聊城实现科学跨越的目标完全吻合。”聊城市市长王忠林介绍,用好国家赋予聊城的中原经济区重要中心城市、地区性交通枢纽、重要产业基地、鲁西内陆开放试验区、区域合作北部门户等功能定位,积极争取在项目审批、基础设施、资金配套、转移支付等方面享受中部地区政策。
  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是以济南为核心,淄博、泰安、莱芜、德州、聊城、滨州等周边6市组成的圈层区域。经过交通、信息、产业等要素融合,该圈层产业协作日益紧密,区域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去年仅6市在济南注册的大型企业总部就超过70家。
  东阿阿胶、时风集团、中通客车、信发集团等聊城市巨无霸企业内,来自济南的“星期日工程师”越来越多。这种景象宛如上世纪助力苏南工业大发展的上海“星期日工程师”,他们在实现自身价值同时,也促进了聊城与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对接。
  “充分利用好省会济南和东部先进市在产业、资金、技术、人才上的优势,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积极引进先进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是提升聊城产业层次,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关键所在。”林峰海介绍,做好“东融”文章,西部新经济隆起带建设亦不容忽视。数据显示,涵盖枣庄、济宁、德州、聊城、菏泽等5市的西部隆起带,资源优势十分明显,其中煤炭储量占全省80%,水资源调配能力占全省36%,形成了工程机械、有色金属、专用汽车等产业体系。该经济区一方面处于产业大发展机遇期,一方面处于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和城镇化优势的关键期,“聊城融进去,就会顺势而为,获得新发展。”
  为构筑融入两大省级战略发展的大平台,聊城市划出经济技术开发区、茌平县、东阿县“三角区”的100平方公里,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投资就达209亿元,实现交通通信及要素市场、公共服务一体化,打造承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产业转移的前沿阵地,带动聊城加快对接、融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山东西部新经济隆起带。
  县域是跨越赶超的主战场
  县域经济是聊城经济的主体,是跨越赶超的主战场。如何激发县域活力,成为聊城政府和学者致力研究的问题,并期望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和总结先进经验,以期形成各县(市、区)生龙活虎、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由各县(市、区)长兼任园区书记,一周内全部到位。”林峰海曾在聊城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体会议上果断提出;要搞好体制创新,以县(市、区)长兼任园区书记为契机,进一步大力推进镇企园合一,理顺园区的发展体制。要搞好管理创新,在人事、财政、审批等方面赋予园区更大的自主权,激发园区发展活力。要搞好政策创新,在资金、土地等要素安排上向园区倾斜,促进企业集聚,打造特色产业,壮大产业集群。要搞好统筹创新,将园区发展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紧密结合起来,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带动农民到二、三产业就业,搞好农村社区建设,打造工农城乡一体发展的示范区。以超常规的措施,推动园区完善体制,是该市刺激县域经济,实现赶超跨越的关键一步。目前,各园区书记已全部到位。
  总结各县市先进的发展经验,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也成为聊城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一个捷径。
  茌平县的大企业撬动,成为一个有力范本。2010年,位于聊城市西部的茌平县成为鲁西地区首个进入全国百强县的城市。从欠发达县到全国百强县,这与茌平坚持工业强县密不可分。据了解,从2008年至今,累计实施总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达到912个,其中过亿元的项目269个,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92.6亿元,全县形成了铝加工、密度板、味精、纺织、制药、聚氯乙烯等6大产业集群。
  同样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县域还有高唐,该县曾经是山东最落后的县区之一,但1993年之后逐渐从落后的农业县到现在的工业经济强县,它的成功就在于采用了大企业集团带动的发展模式。在高唐县,先有了时风集团、泉林造纸、蓝山集团三个骨干企业,之后又出现了奥克特化工、金兴集团等大型企业,其中时风集团最具代表性,2007年,仅时风集团一家企业的职工数就占了全县总职工人数的42%,就业带动效应很明显,带动了就业,随之而来的就是带动居民收入。
  同时,设立“经济飞地”,也成为一个有效措施。现在东部不少市县都有产业扩张需求,但面临建设用地指标紧张的难题。通过合办产业园或开发区,在西部地区设立“经济飞地”,实现互利共赢的经济发展模式。
  莘县的“飞地经济”目前已在当地生根发芽。据了解,2013年,莘县从陕西宝鸡钛产业基地引进两家投资过亿元的钛产业项目,项目均落户于该县大张家镇古云经济技术开发区,除古云经济技术开发区外,该县还成立了千亿盐油化工园区和鲁西经济开发区,“飞地招商”项目都可在此“借地”落户,而税收按比例返回引资方所属乡镇。
  (中国县域经济报记者 吴本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