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于聊城人的公益平台-聊城人,聊城人缘来一家人,聊城老乡,聊城老乡会,聊城人在青岛,青岛的聊城人,聊城同乡会,在青岛的聊城人,漂流在外的聊城人,天南地北聊城人,聊城人自己的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72|回复: 0

聊城八角鼓:大运河畔失落的遗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11 09:5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八角鼓是盛行于清代的曲艺曲种,相传为旗人打胜仗后犒劳三军的一种说唱形式,以演唱者所用的击节乐器八角鼓而得名,开始盛行于北京、天津、东北各地,后又沿运河南下传入山东,流传于聊城、济宁等地。2008年,聊城八角鼓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宝贵而丰富的民族遗产,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为挽救八角鼓,聊城人开始了行动。

[/td]

  独具特色的艺术瑰宝
  东昌府区文广新局局长李炳泉介绍:清代中叶,北京八角鼓沿运河流传到聊城,受到当地居民的喜爱,改用地方语音演唱。
  八角鼓的基本特征是:唱腔多变,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哼哼”之说。其唱腔为曲牌联套体唱腔结构。开头都用“鼓子头”阴阳句,中间使用的曲牌视内容、情绪而变化,时而如高山流水、高瀑低泻、浪涛激流,时而又如莺歌燕语、情意缠绵。
  聊城八角鼓曲目丰富。聊城古有“名人名城名曲”之说,其中名曲指的就是八角鼓。聊城流传的八角鼓有百余种曲调,现存30余种。聊城八角鼓有清唱与化妆彩唱两种演出形式。
  聊城八角鼓是研究明清曲牌、曲谱、八角鼓唱词、唱腔的有力佐证,是东昌府区民间曲艺的代表,也是研究当时运河沿岸民间曲艺的珍贵资料和活蓝本。具有很高的音乐价值、史料价值、学术价值。就民间文学和民间音乐而言,是丰富而宝贵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众日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