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于聊城人的公益平台-聊城人,聊城人缘来一家人,聊城老乡,聊城老乡会,聊城人在青岛,青岛的聊城人,聊城同乡会,在青岛的聊城人,漂流在外的聊城人,天南地北聊城人,聊城人自己的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9|回复: 0

蒙牛问题奶再查:牧场无驻站员 产方无检测记录(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0 13: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特别提示:以下内容从互联网自动获取』
; E# l& {1 U: F
: G) M' B" d2 S: [+ K
7 @( p3 p9 [6 U! r现代牧场也被业内视为“问题奶”最可疑的来源之一。
' y; n! ?- x4 z" V, G& B% r $ t: M2 @/ l6 D
奶牛养殖) P$ X/ U" f' s/ g, o+ t

. X5 D% }/ r% G部分存放饲料的仓库地面还有水迹。
& y2 C# \. J  U* T1 Q5 C5 _* X
' w3 h5 N4 k; L# p6 v5 W* n农户将收割的牧草送往牧场。8 Y6 N/ Z+ V6 S5 [- n' G
蒙牛“问题奶”调查:; E- A" l; a" J$ ?1 \! ?# z
“问题奶”曝光后,现代牧场负责人称蒙牛没到该牧场调查过
2 u# s  N0 k# ]9 Z- m# b  W2 N0 B牧场无蒙牛驻站员 生产方无检测记录
- G# s2 u' v3 s/ _1 C
元旦已过,蒙牛“问题奶”事件渐淡出公众视线,然而,蒙牛仍欠消费者一个明确的答案。
' ?" X/ d2 a) K3 @* ~/ c7 ?虽在2011年12月26日,蒙牛集团称事件已有调查结果,然至今仍未对外公布问题奶源何在。
6 s' r- C! e, x* S依照蒙牛的解释,饲料发霉导致乳品黄曲霉毒素M1超标。然而,饲料发霉或许是肇事源头之一,但“问题奶”的关键究竟在于蒙牛内部监测缺失,还是生产环节存在纰漏?
* T4 g4 L8 I4 d1 q5 l2 Z新快报记者日前深入蒙牛“问题奶”生产源头——四川眉山市追根溯源,试图探求“问题奶”真相。
7 r6 g4 d" H! V6 w1 e
3 w) ?7 d4 U# x: V8 w. r! j溯源第一站- r- z$ C1 y/ p( \( x9 O' W
蒙牛乳业(眉山)有限公司

% a  l# N1 G# w0 ]2 _% n国家质检总局2011年12月24日公告显示,蒙牛乳业(眉山)有限公司2011年10月18日生产的250ML/盒包装的纯牛奶产品被检出黄曲霉毒素M1超标140%。2 a' i3 R- z5 c  v1 Y) z
事情曝光后的第三天,蒙牛集团称,产生问题产品的原因在于,一批饲料因天气潮湿发生霉变,奶牛在食用这些饲料后,原奶中黄曲霉毒素M1超标,原奶质检疏忽导致了问题发生。但对于这批饲料及奶源来源,蒙牛称暂时无法追查。% Y$ j; f! Z: R7 F6 }1 y% X+ `
潮湿本是四川气候的特点,饲料是否极易霉变?蒙牛对奶源的监管如何?其内部质检流程又如何?为求答案,新快报记者将调查第一站锁定生产方蒙牛乳业(眉山)有限公司(下称蒙牛眉山生产基地)。
7 R3 w/ Z0 O4 d3 t4 }眉山生产基地是蒙牛的第24个基地,也是蒙牛在西南地区的首个生产基地,设计日处理鲜奶800吨。
' o. z# e; \  L; i: L  g3 ?
$ L. v0 j9 i, _& ]) x蒙牛工作人员:生产基地不接受采访

1 l4 N+ Q9 c1 k% _2 F! m2011年12月28日,新快报记者来到蒙牛眉山生产基地。基地入口附近,竖立着一块令人玩味的告示牌——“要赢得好声誉需要20年,而要毁掉它,5分钟已足够,假设明白了这一点,你做起来就会不同了”。' Z+ x' ^4 z: C' Z  J* [+ q6 i6 p
基地主要有四栋建筑物,分别为蒙牛原奶存放处、主生产车间、饲料存放处及蒙牛餐厅。在原奶存放处的屋顶上,“建设世界乳都,打造国际品牌”的口号十分醒目。7 x0 L! H9 f$ @/ t" Q8 A3 Q7 h
在向门卫通报记者身份后,蒙牛公司便出来了一位自称姓吕的办公室接待员。新快报记者提出采访要求,欲进工厂内参观该公司乳品生产流程。吕小姐告知记者,公司任何对外沟通以新闻发言人为主,若进入参观需经上级同意。等待数小时后,新快报记者仍未被获准进厂参观。据悉,不少同行也在蒙牛眉山生产基地吃了闭门羹。
! ~6 ]* c6 K$ I1 M/ A, q) n5 e而此前,蒙牛对外态度并非如此。早在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后,蒙牛曾于2008年8月、10月两度主动邀请媒体团对其生产过程和奶源基地参观,考察其安全生产状况。
2 \1 |3 V% [% r2 L* f9 a3 i如今,“问题奶”事件再度爆发,蒙牛大门却不再敞开。
( j% @: `6 @/ K) i3 O溯源第二站
. e& b/ y5 U) k4 D% G5 V2 K- J现代牧业洪雅牧场
+ a* z2 r. b+ j4 _# E( r
生产基地采访遇阻,新快报记者欲从奶源处寻找原因。; E, `7 z* p7 j$ c- U8 M- R
在全国范围内,蒙牛奶源的供给构成是80%是牧场,20%来自农户奶站。9 ~' U9 v% Z$ k8 h5 P: C
眉山市奶办负责人苏学文告诉新快报记者,蒙牛在眉山的生产基地并未收散户原奶,与蒙牛眉山生产基地建立收奶关系的牧场有22个,其中眉山12个、成都3个,其余分布在乐山、遂宁、贵阳等地。+ P; u. ^6 g7 b
记者了解到,蒙牛眉山生产基地的原奶过半为香港上市公司现代牧业(01117.HK)位于洪雅县的洪雅牧场(下简称现代牧场)所提供,两家企业于2008年相伴而生,在眉山,所有养奶农户、**屏蔽**机构均将现代牧场称之为“蒙牛的牧场”。
+ q+ e- A# c( B, H2 W) Y蒙牛“问题奶”事件发生后,现代牧场也被业内视为“问题奶”最可疑的来源之一。. i" ?, C. g  _6 T* w
现代牧场负责人:“霉变饲料我们不敢喂牛”3 |, x; g, v! u0 s! X9 y
洪雅县是眉山市的奶牛养殖大县,这座偏远小县城近期却因蒙牛“问题奶”事件而声名大噪,各路媒体蜂拥而至。
- G4 p6 X5 v1 Z- F6 m6 ~7 H2011年12月29日,记者从眉山市来到位于洪雅县东岳镇千秋村的现代牧场。几经周折后,新快报记者获准进入现代牧场办公室采访。, C2 V' w2 j7 v  ]) k  _8 A0 _
现代牧业(洪雅)有限公司是现代牧业集团投资3亿元建设的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奶牛养殖、销售、饲草加工、种植、收购以及有机肥的生产销售。
( Z( f$ z2 E1 K6 n6 i* r" Q“到目前,我们没有发现牧场有过任何问题,我也是事件曝光后才知道此事。”现代牧场负责人刘长军告诉记者,蒙牛“问题奶”事件对该牧场暂无影响。据其称,该牧场日产原奶约100吨,其中70吨~90吨送往蒙牛眉山加工厂,占后者原奶产量的60%~70%。
  \0 c6 P. r% y5 G然而,在“问题奶”事件爆发后,蒙牛却未曾到最大的原奶供应商查因。“我们与蒙牛的合作还和之前一样,生产照常,牛奶照送,蒙牛也没为这事找过我们”。刘长军强调:“蒙牛对外称已有结果,但没来我们牧场调查过,这也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我们牧场不存在问题。”/ K" m$ C( T- D0 L$ b
刘长军称,喂牛的牧草都是周边农户现割的新鲜牧草。外购饲料均有检测,出厂也有相应的资格证书。“饲料的保存标准是离墙离地,周转周期非常短,最多十来天”。% _5 y+ r1 S1 @, M9 F* n
储存十余天饲料会否易受潮发霉?刘长军回应称:“不好说,环境复杂才会意外霉变。家里的馒头放阳台上,有的可能放十天八天还是好的,只是变干了,换个地方不到一天就可能会发霉。”他称:“没有发霉的(饲料),以前没听说过,现在也没听说过。霉变饲料我们不敢喂牛,牛吃了霉变饲料就会流产。你觉得是牛流产的损失大,还是饲料的价值大?”
" `6 t, K2 k1 `7 v- @! _  j不过,记者未获准去饲养房参观。# q0 O7 l" R( L
现代牧场负责人:蒙牛驻站员已撤离该牧场
+ g6 T" R2 S4 A1 y  J/ Z蒙牛与牧场究竟是怎样的合作方式呢?
# w- F) d3 p: u$ K% r$ C! I. u. K刘长军告诉新快报记者,在2008年公司刚成立时,蒙牛曾派人驻场。据称,蒙牛对牧场整个生产流程均有一定标准,且会监管。“从挤奶,到收集至缓冲罐,到进入制冷设备降温,再到奶仓收储,全过程都会查看。”- \$ T' K" F* i7 ~
此外,蒙牛的驻站员还会查看管路、奶仓等原奶的收集设备和运输设备的卫生情况,检测空气净度、奶牛乳房洁净度和管路微生物残留等。“例如管路微生物残留,牛奶会有一定量残留在管道壁上,滋生一定微生物,工作人员会拿测试纸在管道上擦一下,再放到器皿中培育,检测微生物情况是否达标。”刘解释称。- G9 L' G$ P: o" X, j7 y
在问及饲料环节是否被监控时,刘长军回答称具体不知情:“不知从何时起,蒙牛已开始撤离驻场员。”4 c! E) Z; p  T3 X: J( j
对蒙牛驻场员撤离一事,刘长军认为,“这是蒙牛对现代牧业规范化养殖的认可与信任”。“我们这种养殖场操作规范,能完全达到蒙牛的标准,甚至超标准。蒙牛会觉得他们的驻场员起不到作用,没有必要再派人驻场”。3 N- E5 u/ l/ n' q4 P$ x
“问题奶”事件曝光后,蒙牛集团新闻发言人卢建军对媒体表示,原奶供方和公司有一个诚信合约,公司有一个管理机制在约束,目前已经管控到牛的嘴和兽药的问题上。* V0 L* a. d# n5 d8 a- g
有消息称,在三聚氰胺事件后,蒙牛集团已投入30亿元进行奶源建设,并表示从奶源到成品严格把关,确保“批批检验、批批合格”。为此,蒙牛为奶站安装了摄像头,为奶牛建立谱系档案;运奶车都是恒温储运,并安装了GPS以确保24小时可监控。蒙牛集团副总裁姚海涛曾表示,将对更多奶站进行托管,对不具备托管条件的,会派人监管。
8 l4 i+ w: M; _/ w& C然而事实是,蒙牛在现代牧场的驻站员早已撤离,蒙牛的其他合作牧场是否亦如此,尚未证实。4 m) W. ?9 s2 j: `/ _) A
溯源第三站/ G+ c: r& @1 z6 k, f
小区牧场和奶站
" ]7 T! [, \: T
饲料霉变已被公众接受为是此次事件的主因。而在四川眉山,究竟饲料是否极易霉变?在探访过现代牧场后,记者又来到了现代牧场附近东岳镇的一家小区牧场。所谓的小区牧场,即是由几十家农户共同组建而成的牧场,每家农户将自有三五头奶牛集中饲养,饲料、挤奶等均进行统一管理。; p& g0 n8 M3 J* N. o
据了解,除现代牧场等规模化养殖场提供大部分原奶外,蒙牛其余补充原奶则由这类小区牧场提供。. {0 O* h  {' {( ~( t) a/ L
9 B6 `1 R' `( C! x3 V
业内人士:饲料存放不当易霉变
6 Z+ A' ~2 S8 K+ q
在探访过现代牧场后,记者又来到了现代牧场附近东岳镇的一家小区牧场。除现代牧场这类规模化养殖牧场和奶农散户养殖外,小区牧场是奶牛养殖的第三种方式。
  C! l; V% S7 }8 N记者在上述小区牧场看到,饲养员正用搭配好的饲料喂养奶牛,现场可闻到一种带汁干草状的饲料发出一股发酵酸味。洪雅县规模奶牛动物卫生监督员熊胜远告诉新快报记者,这种发酵饲料名为青贮饲料,是由代苞玉米发酵而成,目的在于促进消化吸收。' y8 X" H) K! [1 {" @
据了解,若制作方法不当,如水分过高、密封不严、踩压不实等,青贮饲料有可能腐烂、发霉和变质等。同时,已开窖的青贮饲料也易变质,尤其是取料后,与空气接触面大,不及时利用其质量易变差。$ X' j( }, r: N3 B. O
此外,小区奶场喂养奶牛的饲料还有青牧草、干牧草、红薯等粗饲料及玉米、豆粕等精饲料。牧场的饲养员告诉新快报记者,一头奶牛一天至少要吃八九十斤各类饲料。据介绍,青草是牧场附近的田地里每天现割的新鲜牧草,玉米豆粕类成品饲料则由两层塑料袋封装。不过记者看到,这里干* W, ~1 c% m: }. d9 l# Q& E
草的储存是直接堆放在仓库,并未做到离墙离地。记者还走访了数家奶农看到,干草的储存亦是如此,且部分仓库地面还有水迹。
* @5 x' p0 _& c7 e7 \2 q如此储存是否会产生黄曲霉毒素?奶农们表示并不知情。
! `7 X' w/ c; s' t1 T+ Z$ n业内人士表示,干牧草饲料极易因运输、存放不当霉变,产生黄曲霉菌类等,而国内奶牛养殖对饲料质量缺乏足够的重视,对于霉变部分,大多数牧场也只是简单挑拣一下然后混入到饲料中。
$ p7 N% |4 L1 S/ w" g9 U- D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分析师宋亮表示,目前奶牛养殖基本上是由20%精饲料和80%粗饲料组成,其中精饲料主要是玉米、豆粕构成,而四川气候湿热,饲料保存过程中容易出现霉变,尤其是玉米特别容易受到黄曲霉毒素的感染。而奶牛长期吃这种霉变的饲料后,加上黄曲霉毒素并不能通过代谢消灭,其后原奶就会受到污染。
- b# d: J0 N: ^四川眉川:8分钟检测黄曲霉毒素M19 V0 e7 k4 L5 X
苏学文表示,小区牧场的投资少、缺设备,无法做到对原奶中的黄曲霉毒素M1进行检测。同时,记者在当地菊乐和新希望两家乳企位于东岳镇收奶站也了解到,其奶站也无法做到对黄曲霉毒素M1的检测。& O0 C. Q7 X7 ^5 o+ X$ m  v
菊乐奶站每天天刚放亮就开始收奶,搅拌牛奶、取样、进行感官评定、比重实验、酒精实验、玫瑰红酸实验、乳成分分析、采集奶样、过滤……每家奶农送来的奶都要进行上述步骤的检测。
! R9 A& ^& [  o- [* H! e1 f其中,感官评定是目视观察牛奶的颜色、稠度,闻气味、品滋味;比重实验为检测牛奶的稠度;酒精实现则检测牛奶的新鲜度;玫瑰红酸实验是检测牛奶中有无碱性物质;乳成分分析即检测牛奶的理化指标,包括检测脂肪、蛋白、非脂肪乳固体;此外,还有驻站员监督收奶的全过程,并每周一次检测三聚氰胺。  G5 q$ H+ S- }: P  H
上述流程中,均未涉及到黄曲霉毒素M1的检测。# w$ D' W0 w, A) m5 i, j, U' x
中国奶业协会理事陈渝表示,产品批批检测费用是个天文数字,抽检方式则便宜些。一个中型企业,三聚氰胺一项检测费一年需要1000万元,乳品属于微利,企业难以做到批批都要自检。
" g$ {- n- Y. N. P不过,在元旦期间,四川省眉山市等地推出一款黄曲霉毒素M1快速检测卡,只需将原奶滴入快速检测卡内,等8分钟就可得知原奶中的黄曲霉毒素M1是否超标。. d, [/ ?6 X& R, P
溯源第四站
: N4 D, M9 `- Q( A) o# _' m5 d洪雅县畜牧局

: i+ n" w  |4 z) t/ a蒙牛“问题奶”曝光后,洪雅县畜牧局一直绷紧神经,兵分两路对奶源进行检查。12月27日起,洪雅县各部门分两个工作组,对全县28个收奶站展开抽样检查。
, v; t7 p" x( S5 H4 c( l" \根据其提供的检测报告,包括现代牧场在内的各牧场和奶站检测的所有项目均在国家规定的限定值内,黄曲霉毒素M1均小于0.5微克/公斤。2 R7 w% {9 l- G  u& x% Z" a
+ ^1 w$ o/ r. ~# S; P
文件显示:加工企业无检测报告
5 v' U4 L$ U  E* T% y* t* r) k$ U
“包括黄曲霉毒素在内的其他有害物质事故,在洪雅奶牛养殖史上都没有发生过。”2011年12月29日下午,在洪雅县县**屏蔽**,洪雅县奶牛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负责人张德祥对记者如是说。8 E- t7 b6 `- G6 c
另一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洪雅的产量远远不够蒙牛的需求,蒙牛的问题奶源到底在哪,我们也不知道。”
; ~  a1 {  a# x7 A" L* f7 j0 }不过,在洪雅县县**屏蔽**,新快报记者看到一份未公开的官方文件,内容是县畜牧局关于蒙牛乳制品黄曲霉毒素M1检查的情况汇报。文件在对现代牧场的调查结果中有一行文字如此描述,县畜牧局要求现代牧场提供近期的检测报告清单和蒙牛眉山生产基地检测报告单,“从提供的部分检测单看,鲜奶质量合格,但无加工企业检测报告单。”该“加工企业”即指蒙牛眉山生产基地。, N( H/ j* c& N) {/ t% Z3 x3 z: @
为何“无加工企业检测报告单”,其中玄机不得而知。但是,现代牧业与蒙牛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 e( W8 U7 ?6 z现代牧业成立于2005年9月,公司绝大部分股东是由蒙牛集团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组成,公司成立的宗旨就是按照蒙牛集团的要求:哪里有厂,哪里缺奶,就到哪里建牧场。按照现代牧业与蒙牛签署的战略合作合同规定优先为蒙牛提供90%的奶源。) t/ |  C' ~' H3 K/ S! r. V
现代牧业也跟随蒙牛的发展而大举扩张——由2009年-2010年度11个牧场、7.2万头乳牛的规模,扩大到2010年-2011年度的17个牧场、11万头乳牛,营收在2010年-2011年度达11.134亿元,同比增88%,净利润增100%。9 M; }  C, {) w8 r- s. ^; _9 Y
+ R8 {4 b4 p  F9 Q1 |/ n7 ^3 ^
行业标准:“必检项”却未验出问题奶

$ ]- l5 K( K4 a1 G# b2 P1 M  R“我们主要检验原奶的理化指标,包括蛋白、脂肪、微生物等。由于原奶收购是以质定价的,我们的指标均高于国标。”现代牧场负责人刘长军表示。对是否有检测黄曲霉毒素M1一项,他称,黄曲霉毒素M1不是常规检测项目,只是一种抽检项目。4 }& H9 E+ G; F  @. q
苏学文对新快报记者表示,在乳品生产加工企业有两个环节可检测出黄曲霉毒素M1。“乳品进场之前要进行检测。正常情况下,检测合格后会有一个报告告知牧场。如有异常,还要向奶办报告,否则属企业违规。除收奶之前检测外,加工成品后应还有一次黄曲霉素M1的检测。”
" |  i# @" ?/ w& V据《企业生产乳制品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10版)》规定,乳制品生产企业需要检测项共有37项,其中黄曲霉毒素M1是明确要求为“必检项”。( c5 N/ Q: N3 O0 _
在三聚氰胺事件后,蒙牛对外宣称,除了就国家规定的项目进行检测之外,蒙牛还增加了对几十种有害物质的检测;在产品出厂之前,自检合格的产品还必须通过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进行第三方独立复检合格后才能进入市场。+ ^6 e" m2 V  [# _' [* A
公司宣传资料显示,蒙牛高科技乳品研究院的分析中心配置了近3000万元的先进仪器和设备,拥有硕士以上学历人员27人,定期对公司的原料和成品进行农药残留、兽药残留、致病菌鉴定、营养成分、维生素、添加剂、重金属、微量元素等共367项食品安全项目检测。7 l  W  D! ^1 Z: b: Q. g
在如此严格的检测程序后,蒙牛仍有黄曲霉毒素M1超标的成品牛奶,令人匪夷所思。而为何洪雅县畜牧局在检查后得出“无加工企业检测报告单”的结论,更是一个未解之谜。7 d5 Z0 k6 R' v( z

5 P7 u' t- I' J7 N4 ~记者手记- F$ D4 {( C$ U6 V& `
散户奶亦可溯源 蒙牛至今无结果

/ l$ l+ S! s) H% X0 b2 x关于“问题奶”蒙牛至今仍称无法溯源,或未对外公布调查结果。目前,未有任何一家奶源承认自家饲料、原奶有问题。而加工企业将问题推给奶源,奶源又将问题推给加工企业。值得注意的是,对“问题奶”的溯源并非一件极为复杂的事,散户奶农都可做到追溯至每家每户,甚至每头奶牛身上。; l/ n8 d, w4 E6 X* }
在奶站,收奶时均有采集奶样的留样过程,各家奶农均有唯一编号。苏学文表示,正常情况下奶样留10天。“假设早上收了25户原奶,留样并进行初步检测,合格后再送往加工企业。企业再检测,若合格表示这25户原奶全部合格。若检测有问题,企业退回。此次将留样进行再检测,得知具体哪家不合格,不合格一方将赔偿其余24户奶农的损失。”
" X9 u# Q) ?# k) t$ h苏学文还称,原奶的保鲜十分关键,从挤出到上交奶站不会超过24小时。原奶收集后,生产企业也会尽快把原奶加工成成品。即假设是2011年10月18日生产的产品,一般来说是17日收入的原奶。蒙牛在10月19日被检测出存在问题,奶样保存期约10天。由此可见,若蒙牛检测出问题后及时溯源,将不难查出问题奶源所在。
! w% L+ P: ~' C3 `8 O& C有业内人士表示:“若原奶果真有问题,企业在收奶时检测出问题,可以处理掉,问题奶也不会流向市场。”
2 X1 J4 r5 w8 V" Y蒙牛产品出现问题,当地奶农也受牵连。奶农胡学容就所以愁容满面——2011年12月24日刚公布质检结果,25日原奶收购价即从3.05元/公斤降至2.8元/公斤。, c$ D0 Q! F+ m5 ]" Q
据悉,今年散户标准奶收购价从最高3.5元/公斤跌至3元/公斤左右,如今再跌至2.8元/公斤。“4头奶牛,每天挤奶几十斤,跌价后,每个月收入要少好几百元,已经在亏损边缘。再撑三个月,不涨回原价,我们就不养奶牛了。”胡学容无奈表示。7 m+ i' B. U/ H8 E( ~/ v
恰在此时,蒙牛等乳企以原料涨价为名,开启一波集体涨价潮。/ _/ {" B) E' g8 Y% R
在“问题奶”事件中,多路媒体赴川探求真相,希望蒙牛还消费者一个信任。然而,在眉山市各级**屏蔽**、专家、牧场奶农们都在努力时,唯独蒙牛对此事“羞羞答答”,秘而不宣。“我们找蒙牛要资料,他们也要拖很久才给到我们。”眉山市**屏蔽**一位工作人员对新快报记者称:“我也认为他们对待此事态度欠妥。”
5 s. [0 r; l. A3 I与三聚氰胺事件不同,黄曲霉毒素超标事件,或许只是一件非人为的偶发性事件,蒙牛若能敞开大门坦诚应对,或许更能显示企业责任意识
3 ]3 W+ B9 E6 K% ], [, p2 h
! r7 H8 G# J2 b! P" c『以上内容为网上采集,并不代表聊城人网站的观点,请及时删除不良信息和非法内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