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W* x8 _3 U! X5 n/ _; A惠氏高端奶粉900克产品突破400元,业内曝一般奶粉配方升级成本仅增10多元
1 G$ [8 w/ p8 n5 v1 V6 n
# F) H( `; Q' N3 u4 u0 j" K洋奶粉价格开始“奔四”了。日前,有读者报料称,惠氏旗下高端品牌“启赋”(1阶段,900克)售价突破了400元。惠氏方面证实称,因为升级配方和成本上涨,价格从12月开始上调。2 D$ T2 x8 I& s7 Z
$ |% b( u' f4 o. U
记者昨日在广州市面看到,多家“洋奶粉”都在主品牌之外推出售价更高的系列,而有乳企和专家对这种拔高价位来谋取暴利的做法提出质疑。( e: k2 L5 r9 s, l9 E9 f3 |
. ?+ D% X! \; {: _: Q( w文/图/表记者刘俊
0 d2 u: w$ f6 s3 [% ^& q( x" g( |0 D" o2 a$ Y. \6 i
昨日,有读者对本报表示宝宝在喝的惠氏“启赋”奶粉突然涨价。“一家母婴店客服电话说1阶段产品的价格每罐将从378元上涨到超过400元。”5 f* s! l# K) `) E" B/ P
4 h; H# E% U! d" p f4 c市面:, J. Z# K; P5 D8 `
8 M: p0 z, z6 b- t7 J售价与概念比翼齐飞
" j$ n% {$ S, y1 \! I
5 i C b( i" `( Z2 m对于调价消息,惠氏方面予以证实。该公司称,从12月开始各地陆续调整“启赋”产品价格。由于“启赋”的配方进行了优化,同时,为了配合新国标的要求,对部分营养素含量进行了调整,由此造成的生产成本上涨是导致调价的主要原因。调整后900克产品的零售价将达408元。
! Y! L- a, D7 m7 U1 L% J0 ]7 H6 b, Z" i+ P, K, `1 l! C9 n
除了“启赋”外雀巢、雅培等多个洋奶粉品牌都在今年陆续推出了价格300元以上的高端产品。在人民路上,记者发现雀巢一改以往用东北双城奶源生产奶粉的做法,从德国进口了名为“超级能恩”的奶粉,1阶段售价每罐308元;雅培也推出了声称丹麦进口的“菁智”,1阶段售价竟然高达每罐470元。在被问到为何贵时,很多销售人员都向记者吹嘘奶粉罐上的专业词汇。% A( C' R- g; J; x( o4 W2 B
# N, v( g( F7 ~8 A' r5 M6 k业内:' j: s% k/ q; t3 Z, `4 s
5 s- n2 b: b$ l. {3 ~" I1 \% C
利用“越贵越好”谋利9 ]$ o, y( `% y
1 u8 u/ \7 L. _2 I$ z2 o/ x# \
对于奶粉越卖越贵,甚至在乳企间也产生了不同看法。“高价格不一定就意味着高品质。”美赞臣总裁和首席执行官Golsby对本报表示,市面上有一些公司利用了社会上消费者觉得高价格等于高品质的想法来获取利润,“我们给中国消费者的建议是,向营养专家咨询到底什么样的产品更适合孩子。”
& N. P/ ^) k$ |% f6 {3 N0 c' Z6 K, X! r! e& m) h" |% D
而澳优更是在上月宣布,将原价为每盒200元、同样声称为进口奶源的“澳优A选”奶粉改成罐装并卖低至120元。0 M/ @/ L6 m, c/ p* d, A, ~8 q3 u8 l
, i$ f; a: L& ~
澳优联系人对本报介绍,奶粉业渠道成本普遍在30%~40%(主要指进口奶粉),借助电子商务平台还能把渠道成本就节省下来。一位奶粉销售资深人士昨日也说,如果光看成本900克奶粉也就百元左右,配方的升级估计影响就几元到10多元之间。; V) g2 B- o) U" B2 d* K; S5 ]
) F% O: Z8 a5 B* W6 j' t专家质疑
% Q/ I% h6 o$ F; P9 ?+ t
9 P! k9 _2 S, X1 V“洋奶粉”频涨价说辞为搪塞& @" c. I" I3 [
1 _: ?& w1 }0 ?- K对于这次惠氏高端品牌提价的理由,资深乳业专家王丁棉昨日对本报直指“站不住脚”。他反问如果以配方优化升级为理由,那凭什么未优化前也这么贵? 王丁棉还说,奶粉的新国标并没有很重大变动,生产成本控制责任在厂家,和国标的改动无关。8 ^0 O, ?- y& l2 x% v
. X: s, h5 Q' l( [5 L/ ~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广东省进口奶粉6.8万吨,同比增加18.8%,进口平均价格每吨为2.43万元。也就是说,在不考虑后续添加的营养成分的成本下粗略折算,每900克进口奶粉的均价只有21.8元。
. A7 Q, I5 } B, J& x7 A' @1 q( ^* F: d$ c# F: x
王丁棉说,从奶粉的主要原料国际奶源价格看8月份开始趋势是下跌的,原来每吨价格曾探高到3~4万元,而现在已经低于2.8万元。“所以说并不是某一种原料或配方引起了奶粉的涨价,而是厂家一早订好的利润宗旨决定的。它们是透过分次涨价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最终目标的。”他指出,“洋奶粉”频频涨价背后是抓住了国内消费者的信任危机,依靠国产奶粉的不景气来提价。“但是往往又不敢直接说,只好找配方升级、换包装等说辞打擦边球来搪塞。”
: l+ Y9 G- D# S2 Q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