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于聊城人的公益平台-聊城人,聊城人缘来一家人,聊城老乡,聊城老乡会,聊城人在青岛,青岛的聊城人,聊城同乡会,在青岛的聊城人,漂流在外的聊城人,天南地北聊城人,聊城人自己的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29|回复: 1

未曾远去的“留娘鞋、留娘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6 09:45: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3日,一位卖花糕的店主展示花糕。本报记者 邹俊美 摄


本报记者 邹俊美 杨淑君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在每一个时代,农历四月都是充满故事的温婉季节,而碰上今年的农历闰月年,有两个四月的时候,这个季节便又多出了些故事……在闰月年,民间有“闰月年,留娘年”一说,认为闰月年对母亲的身体健康不利。从正月开始,聊城的女儿们开始忙活着给母亲买花糕、红腰带……
一进正月门 就备“留娘礼”
每一种风俗都能在最热闹的地方出现,每一种充满祝福的民俗总能有很多人放在心底惦记。一进正月,卖留娘糕的小摊就开始热闹起来了,大姑娘和小媳妇们开始给娘准备礼物了。
“哎,留娘糕来,留娘鞋来~”3月,在交运农贸大市场,行人熙熙攘攘,照例一片忙碌,不少小媳妇围着一个小店买花糕,朴实的店主忙得不亦乐乎。“都说闰月年不好,要给父母买花糕、鞋和红腰带。虽说是闰四月吧,但孩子们孝顺,从正月就开始准备了,花糕、鞋和红腰带也就跟着开始热卖了。”她说,从正月开始,女人们都争着买花糕,她有时一天卖六七十个。
一到春天,除了卖年糕卖鞋的,卖红腰带的巷子里也热闹起来。聊城铁塔商场附近的胡同里就有不少卖红腰带的小摊。红腰带上面印着“岁岁平安、一生平安”的字样。
“闰月留娘”习俗,在聊城的每个县也很流行,只是兴法有所不同。在冠县,除了给父母送花糕和红腰带,还兴姑姑给侄子送年糕鱼,年糕鱼就是鱼形状的年糕。莘县流行给60岁以上的母亲送年糕,不给年轻的母亲送。在阳谷县十五里园镇,女儿除了给母亲送花糕,还给父亲送鱼,然后给父母每人买条红腰带。
一双留娘鞋,来回数千针
卖花糕的王心平今年60多岁了,她见证了“留娘糕、留娘鞋”的几十年的故事,她说,以前的人没有文化,觉得一年多出一个月挺邪乎,怕对母亲不利,于是就流传这一年必须给母亲送“留娘糕、留娘鞋”才能避灾。“留娘糕”就是花糕,意思是让娘吃了花糕,今年就能把娘留下。花糕是用面粉蒸成的,一个有1斤多重,圆形的花糕直径大约七八厘米,因为闰月年是13个月,花糕中间放13颗枣,上面还印着不同形状的花。
在过去,留娘鞋似乎对女儿来说,更饱含深情,有老人介绍,在解放之前,几乎是从十来岁起,小女孩便在母亲的指导下,开始学习女红。先是学着纳薄薄的鞋垫子,然后再学着纳厚厚的鞋底子。这可是件功夫活。一针一线,密密麻麻;一行一圈,整整齐齐。尤其是那种“千层底”,往往要纳上六七百针,大尺码的鞋底有时需要上千针。
在木槿花下,纤手扯线,说说笑笑的给娘家做鞋,是过去时代村子里的一景。老辈子都说“闰月鞋,闰月穿,闰月老人活一千”,女儿给母亲亲手做一双布鞋,俨然就是一件女儿送给母亲充满爱心,也令母亲顿感开心、暖心的艺术品。
“迷信、民俗” 总关情
“现在习俗变得越来越多,没女儿的儿媳妇给婆婆公公买。”一位市民说,孙女还要给爷爷奶奶买。“有这习俗也不错,女儿平时忙,难得回家,她记得这习俗能多回来趟。”
聊城市文物专家陈昆麟说,闰月送红腰带、花糕和鞋子,是一种带有迷信色彩的习俗。这些习俗延续下来的时间也不是很长,而且各地都不太一样,就聊城而言,也并不是每个县(市)区都普遍流行。
聊城大学一位研究民俗的老师说,长江、淮河以及黄河沿岸的地区,依然保留着这些习俗。“闰月年,留娘年”从当地的民谚中就可以看出来。而且在黄河沿岸地区,闰月鞋一定要在闰月的前一个月穿上才会灵验。刚开始时,每到闰月年,孝顺的女儿就会提前给母亲做鞋、送鞋,后来这个习俗的范围逐渐扩大到了父亲、甚至爷爷奶奶,送的东西也更多了。“‘闰月鞋’都成了这些地区女儿孝顺父母、反哺报恩的一种风俗习惯。”这位老师说,也正是因为被注入了这些更深层的含义,闰月年的习俗才保留下来。“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习俗在沿袭的过程中发生了改变。”这位老师说,民间习俗也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虽然最初的习俗带有迷信色彩,但希望在传承的过程中,能将这些迷信去除,将“孝敬父母、反哺报恩”这种思想和传统延续下来。
发表于 2012-3-16 12:37:11 | 显示全部楼层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