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l9 N( i- [, V8 t+ v) g) s- Q" y, y* n/ d( `
8 Z5 `$ C" i$ a; C9 E发言否认“南京大屠杀”的日本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2月22日下午在市政府接受媒体采访,宣读发言稿称愿与南京继续交流。(共同社)8 F- {0 C" k8 y0 H5 U* ~% `" k
综合报道,南京市因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否认“南京大屠杀”发言而宣布暂停两市官方交往后,河村22日在名古屋市政府接受媒体采访,宣读发言稿称:“友好关系不变,我希望今后也继续交流。如果对方能确认我的发言,就能理解我的真实想法。”$ ?: l: A8 P/ x
共同社报道称,有关南京大屠杀,河村仍坚持自身看法称“存在各种意见,这是一个如骾在喉的问题。我也愿意赴南京与大家开展讨论。现在已经得出了新的研究成果”,表示不会撤回发言。6 I; e6 h: E. z! ?- r
由于此次事件发生在中日恢复邦交正常化40周年之际,日本名古屋又与中国南京有着34年的友好城市关系,名古屋市长之言论令中国民众大为愤慨。6 _& U1 r6 C X) W4 F& E. r0 Z
名古屋市国际交流科透露,21日接到了驻名古屋中国总领事馆抗议电话等。据悉中方在电话中指出,在日中两国政府正在开展历史研究之时,河村基于个人推测的发言过于轻率。
1 e- o) z6 g/ ?名古屋市表示,将遵循“无法否认存在对众多非战斗人员的杀害和掠夺行为等”这一日本政府见解,并指出“如果因市长的个人发言影响到友好关系,那很遗憾”。- s& N( M7 K. c2 g8 B( w
对于河村隆之否认日军“南京大屠杀”罪行一事,日本官房长官藤村修在22日上午的记者会上表示:“中央政府不便提出意见。这是应该由地方政府之间解决的问题。”
/ B. O8 b: {1 \% \& b9 Z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记者会上就河村隆之言论表示,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军国主义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残暴罪行,铁证如山,国际社会对此也早有定论。日方某些人士应该正确认识和对待那段历史,切实汲取历史教训。* E; f1 s( u, ]
# C) o* m& B; P' N南京否认曾特别善待日市长之父:只是优待俘虏! _) b$ K) N$ G. [
2 u+ o: f0 s0 a; J+ T资料图:南京赴日代表团团长、南京市委常委兼政法委员会书记 刘志伟$ w4 U5 a/ y" B, o/ N
( B( J# p: ~. f9 m( ?) s- G6 _" m
日本名古屋市市长河村隆之% C- u Z/ _* |, H
日本战败 河村隆之之父得善待生还 被当成大屠杀不存在证据 南京驳斥“特别善待”论* d) Z% \ M! Q" C/ A0 p
日本名古屋市市长河村隆之+ V. b2 i. C1 d' n$ r r
河村隆之的父亲河村鈊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参与过侵华战争,1945年战败被解除武装后,他和其它的日本士兵得到了南京当地人的善待。然而这种善待却被河村隆之视为"大屠杀不存在"的证据。7 c" s# I2 d9 K4 ]) B- ^. x
他质问:如果在那里发生过大屠杀,日本兵怎么可能与南京市民温暖地交流?
% B1 ?7 ^) M2 }/ h9 \* k上午,法晚记者连线了南京栖霞寺,该寺资料中心的徐主任说,日本投降后,解除武装后的日本战俘有一批被安置在栖霞寺。当时出于优待俘虏和人道主义,给这些战俘供应了一万多斤粮食。不过这是本着一种"尽职尽责"的心态来安置的,并不像河村隆之所说的"特别的善待"。
! x$ B; ^9 A7 d$ |大放厥词
8 Z0 Q* J' ?0 p' _如果发生屠杀怎能温暖交流
/ H# g4 q' P9 P ^河村隆之父亲的侵华经历对其影响很大。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河村隆之的父亲河村鈊男作为日军步兵第101师团第101旅团的下士参与了侵略中国的行动。% u: i1 m) d) M* u6 X
河村隆之说,“我的父亲于1945年8月16日被解除武装,来到南京,在南京郊外的栖霞寺一直住到第二年1月份。”* } ?0 |. ]* z% \( Z
河村隆之称,在南京期间,和父亲在一起的还有250名日本士兵,“他们得到了当地人特别的善待,所有人都得以生还,为此他们都心怀感激。”' Q, q' ~8 G3 b8 z
然而,当时南京市民对河村隆之父亲的善待,却被河村隆之视为“大屠杀不存在”的证据。
6 L, b. P0 n& g9 y0 N0 Q" [他在质问书中称,“如果在那里发生过大屠杀,就在短短8年以后,(这些日本兵)怎么可能与南京市民如此令人温暖地交流。因此,我认为应该重新研讨所谓的南京大屠杀事件。”
# e# c) ?0 S# Q( @* Y求证栖霞寺! R- ^: k! N& k4 U6 t% Y
所谓特别善待其实是优待俘虏' D7 [5 i }# Y! s
对此,法晚记者上午连线了南京栖霞寺。
' k3 w6 X, L" `% D9 f7 w栖霞寺资料中心的徐主任说:“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解除武装后的日本战俘确实有一批被安置在栖霞寺。出于优待俘虏和人道主义,寺里临时搭建了帐篷,每天提供一日两餐和饮用水,总共供应了一万多斤粮食。”: E: L5 U: U& g- V
但徐主任着重指出,栖霞寺对日本战俘的安置,是本着一种“尽职尽责”的心态来安置的,并不像河村隆之所说的“特别的善待”。! ^3 {7 o( a! q4 b1 ]2 O: W9 \
由于中国抗战期间的优待战俘政策和人道主义精神,得到优待的日军俘虏,多数对我军存有好感,其中部分经过教育,自愿加入我军,并组建了“反战同盟”,人数最多时近千人。; k. D0 r3 V0 D2 s) L, Q7 s
在战争结束后,这部分俘虏回到日本,依旧为中日两国的友谊做出了长久的努力。
' H: G0 z3 G/ m: a- [# g2006年,河村鈊男当时的战友们为了感谢南京市民曾经给予他们的帮助,曾经向南京市送去1000束樱花和礼金,并种下樱花。河村鈊男当时患病,由他的妻子代替其前往南京。& `: l. b$ c& v0 R; Z
旁证
3 R- h/ J8 U! H5 P, H- `/ Y# \美媒75年前认定大屠杀( ~) i9 K5 }0 M1 q: |0 [
1937年12月18日,《纽约时报》在头版刊登了《屠戮意味着占领南京,俘虏全遭杀害》的报道。0 F( v# ]( f5 z% j8 C
记者德丁写道:“15日,所有街巷内都有平民的尸体,其中有老人、妇女和小孩;警察和消防队员更成为枪杀的对象。死者很多是用刺刀刺死的,有的是用极其野蛮的手段杀害的。由于恐惧慌忙逃跑的,或者是一旦落后在大街小巷被巡逻队抓到的,无论是谁都被杀害了。”" c9 q8 s( E/ _3 }
德丁不仅看到南京城内大规模抢劫杀戮的情景,还看到日军在国际安全区内的暴行。
* b0 o! k c* B2 n- Z: N- d德丁描写道:难民区收容的中国兵大部分被集体枪杀了。如果肩膀有背过背包的痕迹,或者有其他记号说明他们曾经当过兵,日军会挨家挨户一个不漏地搜查,凡是可疑的人都被集中起来屠杀了。很多人在发现的现场就被杀死了,其中有与军人毫无关系的人,有伤兵和普通市民。
4 V* p! M7 k1 B6 M该记者在12小时内,就曾三次目击日军集体屠杀俘虏。德丁指责日军“大规模的抢劫,对妇女施暴,杀戮平民,把中国老百姓从家中赶出来,大批处死战俘与强迫征集壮丁,把南京变成了一个恐怖的城市。”
+ n* P. @$ Q0 N6 i1938年1月9日,《纽约时报》又用大篇幅,刊登了德丁12月22日发自上海的报道,其报道了南京大屠杀事件。. N r7 Y& Z# R- ^1 f5 a9 l3 [
相关报道* ?' k5 z, W/ p$ V$ y1 q
日本教科书怎么写南京大屠杀0 K8 z1 W5 ~/ N! v1 S2 N& e7 s
在日本教科书中,无一例外涉及了南京大屠杀,但对此事件的表述五花八门,历史认识也是参差不齐。: \# \2 \) q& E2 G, E( _- w
教科书中描述的都是笼统地说一下曾经发生过的南京大屠杀,但是很多都附上了注解,而且注解的篇幅普遍长于正文描述。 T' Y+ E+ Y# M0 Q, k' ]+ d
注解一般分为两部分,一是稍微详细地扩展了日军到底在南京犯下了什么罪行。二是介绍中日两国不同的学者之间对于南京大屠杀受害者数字的异议。
, G' g0 ]- W% k/ V: X5 H几乎所有介绍了南京大屠杀被害人数的教科书中,在介绍中国官方说法“30万人”的同时,也补充了日本学者的不同见解。
5 o4 G1 f0 h! h- W$ m+ u- r亚洲通讯社社长徐静波介绍说,不仅是教科书中,很多日本人都认为,南京大屠杀虽然确有其事,但是他们认定的是日本军队“进入”南京,这和“入侵”的意义完全不同。) @$ W O6 i8 o) t4 H( x# [+ U' W- U
徐静波说,在日语的理解上,“进入”是有理由的,而这个理由竟然是“帮助中国人民脱离欧洲殖民者的统治。”
8 d: \: V/ N5 a6 y南京暂停与名古屋官方交往 三次表态步步升级
# R! `- b9 D0 J- N1 S, o众多历史材料、证据都印证了南京大屠杀史实,任何人无法否认。: t/ z' G8 B; ]! l
——南京大学教授、《南京大屠杀史料集》主编张宪文$ v9 X7 y- I9 w5 y F
名古屋市市长歪曲历史事实,我就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这就是证据,我们就是证人。
) ~2 [* n o5 ~7 y+ {! N——参加南京保卫战的老兵、88岁老人李高山8 w7 O# O1 e) Y7 h
众所周知,侵华日军对中国人民犯下过种种不可饶恕的罪行,特别是南京大屠杀罪孽深重。作为侵略加害者的后代,理应就父辈当年曾经参与侵略战争,战后南京人民对其宽大处理感恩于心,代表父辈对加害地的民众作真诚地道歉。可河村市长却反其道而行之,简直不可理喻!$ g/ W3 o( D& C {
南京大屠杀的历史遗训一定要吸取,但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和平友好必须是建立在尊重历史事实,以及市民心与心真诚交流基础之上的。
0 }. X3 {6 p9 `* `' `3 T) U名古屋市市长先生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将会影响公众尤其是青少年正确的历史认知。同时,也反映出你对历史事实的不尊重,对仍然健在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及遗属们的不尊重,更是对曾经受到日本侵略和加害的南京市市民们的不友好。0 g" {# f! q2 S* m& S' y" {+ K3 M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8 x2 i0 g$ J: f/ I( l
+ r4 t: v: _# D& A3 ^( }
■ 回应
- I1 ]/ f4 l+ m# E3 t0 h/ e" T南京三次回应:从驳斥到指责到“断交”8 c$ [/ G- z+ M
昨日,针对日本名古屋市市长河村隆之在南京市代表团访问名古屋期间关于“不存在南京大屠杀”的言论,南京市政府官方微博“南京发布”三次表态,驳斥河村隆之的言论,指责日本媒体炒作,并宣布暂停与名古屋市政府的官方交往。
8 n; k0 _* b7 i) @" v
9 ~# L. t( p3 {; |( v- f5 `4 J( K/ O第一次回应:驳斥
% }; W& a! w- N0 W5 b. S时间:21日00∶13
1 H9 ~" q- g. w) V8 I4 `: T' X. B5 f21日凌晨,南京市代表团第一次发表声明。
; T! X% b; l* P2 ?, r代表团称:“对河村隆之的言论,南京市代表团严正指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历史事实不容抹杀,铁证如山,国际社会对此早有定论。你的这番言论是不负责任的,是对历史的歪曲和对南京人民的不尊重。我们希望能够正确地认识和对待那段历史,切实汲取历史教训,多做有益中日友好和两市人民友谊的事情。”
. v8 [0 ?- y8 Z0 ~, L+ u7 T% f第二次回应:指责( n' W' B! r! D+ i8 l
时间:21日18∶49
( t- y7 @4 Y% P; |3 b. y2 e" u21日下午,南京代表团在离开日本前再次“说明”。
7 \& r( o. X( t5 a, u该“说明”称:日本媒体选择性地报道了河村的言论,没有全面客观地报道我市代表团的回应,并借机炒作。. W/ @5 e2 s; t" F
“说明”澄清了网络上南京代表团当场未回应的说法。“说明”称,2月20日上午,名古屋市市长河村隆之在与代表团会面时,发表了否认“南京大屠杀”事件存在的相关言论。南京市代表团团长当即作了回应。会面结束后,名古屋市国际交流课的官员一再解释:实在对不起,河村市长发表这样的言论,只代表他个人,不能代表市政府。此前,名古屋市政府的有关官员也曾提及过:河村经常发表一些奇谈怪论,但只能代表他个人的观点。
2 d- h8 B- I5 {9 _! h* j+ P9 v8 I U3 r. _' S8 f$ T& R
第三次回应:“断交”0 y+ A1 t5 s# e) O6 @: V# v5 Q
21日22∶261 i* Z5 _ h; Q( g
昨晚,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新闻发言人经授权发布:鉴于现任名古屋市市长河村隆之否认南京大屠杀史实,严重伤害了南京人民的感情,南京市暂停与名古屋市政府间的官方交往。
2 i2 T, L. \4 [! `$ C v( a■ 专家视点- D' [+ ?9 G5 L( a" Z
南京作出最强硬抗议
# l0 ?8 s+ r; k针对南京宣布“暂停与名古屋市政府间的官方交往”一事,国际关系学院日本问题学者杨伯江教授认为,这是近一段时期针对日本个别政客否认南京大屠杀问题最强硬的抗议动作。
" q4 ~; D* T5 o" p从外交上看,由于河村的言论伤害了南京人民的感情,南京市政府作出这个决定也是符合外交惯例的。另外,此次南京市只是讲暂停与名古屋市的官方往来,这个表述也是对两座城市未来可能恢复交往留有余地,也许河村对他的言论道歉或有所让步,甚至名古屋市市长轮替后,两座城市的官方交往也会陆续恢复。
6 f, }6 @8 _/ N# F m+ O' C. r此外,杨伯江分析,此次事件后国内网络上网民的声音也对南京市的最终动作起到助推作用。
# u! X. b8 o/ m河村言论或为迎合日右翼
2 Q- s$ g# f% a# l中日共同历史研究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王新生认为,河村作为一名日本政客在会见中方代表团时提及南京大屠杀并不顾及中方感情否定南京大屠杀,显然不合时宜。7 ?' u& H. k) L: T
王新生表示,南京大屠杀在中日政府层面交往中一般是双方都会回避的话题,因为双方在遇难人数的具体数字上一直没有达成一致。目前在日本,无论是政界、学界还是民间,大部分日本人已经认同了南京大屠杀的存在,只有少部分人及右翼团体一直否定南京大屠杀。在日本政界,日本主流政客的态度是不否认南京大屠杀。
! d+ {4 N/ ?2 b/ `- o# K( H$ N王新生认为,不排除河村的言论是为了迎合日本右翼团体的需要。( [0 O; I' n- a% j) O5 s& r6 u& I
对于在河村发表否定南京大屠杀言论时中方官员是否应有激烈反应,王新生认为,在官方场合日方有上述言论是伤害中国人民尤其是南京人民感情的,中方官员应该对此有回应,但回应的分寸应视现场情况而定,毕竟中日双方都不希望因此影响中日关系大局。
, B, Y" S* a' Z O9 V■ 人物
, O3 E7 s C! t河村数次欲为“大屠杀”翻案" T/ I- l% l7 {. q8 M3 i
其父曾参与侵华战争,投降后遇南京市民善待
& j2 j% e( z' z; K4 ^7 ~1 M# u作为一名还算资深的政治人物,河村声称“南京大屠杀不存在”的理由让人难以理解——他称,大屠杀之所以不存在,是因为1945年时,南京市民曾十分友好地对待他作为侵华日军士兵的父亲。
- n9 d4 {+ H6 v" [2 r4 i# I成长1 H2 r* N# s4 b0 C6 E
从商学法未果转从政+ \3 j& W C6 o# G( Y
河村现年63岁,他的父亲曾是日本陆军101师团一名士兵,并参与了侵华战争。父亲的经历,对河村的历史观产生了很大影响。
% l% b9 Z* t7 \+ p7 c1967年,河村高中毕业,一年以后考上日本一桥大学商学部。大学毕业后,他直接进入了父亲开办的一个小公司做销售、当司机。作为知名大学的毕业生,河村在父亲的公司里一直感觉无用武之地,郁郁不得志。后决定放弃从商,转投法律界。从1977年开始,河村开始学习法律,并持续不断地参加司法考试,10年间他连考了9次均未过关,最后不得不放弃。/ l& \: w+ w& Z2 V. H! H
从商不得志,律师又考不上,河村开始涉足政界,成为极端保守政客春日一幸的秘书。1993年,河村当选日本国会众议院议员,此后一直仕途平顺,五度当选国会议员。2009年,作为民主党国会议员的河村回到故乡名古屋,参选市长,并成功当选。
6 [! |: \9 _3 [+ ]观点 o6 Q* b, _! h3 y* }
不满教科书承认大屠杀7 E9 V& q3 L" Y+ X) H; i' O
做国会议员和名古屋市长期间,河村的极右翼政客特色显露无遗,尤其在南京大屠杀问题上。
( T3 \ S9 O3 | c# Y2006年,作为议员的河村公开向众议院提出质问书,要求日本政府“再次研究所谓南京大屠杀问题”。在这份质问书中,河村详细阐述了其“大屠杀不存在”的理由。
5 E' V4 @% T+ \4 F6 G% }# h在质问书中,河村首先提到了自己的父亲,“我的父亲于1945年8月16日被解除武装,来到南京,在南京郊外的栖霞寺一直住到第二年1月份。”河村称,在南京期间,和父亲在一起的还有250名日本士兵,“他们得到了当地人特别的善待,所有人都得以生还,为此他们都心怀感激。”
. c S- j- B7 v4 D( x6 _& Z4 g6 `: ]然而,当时南京市民对河村父亲的善待,却被河村视为“大屠杀不存在”的证据。他的质问书中称,“如果在那里发生过大屠杀,就在短短8年以后,(这些日本兵)怎么可能与南京市民如此令人温暖地交流。因此,我认为应该重新研讨所谓的南京大屠杀事件。”
% E9 {' a4 P0 G+ Y1 e9 v& ^3 I: i7 \河村还称,日本的历史教科书几乎都记载了南京大屠杀事件,有的教科书还写明了被屠杀的人数为20万人,这些都被视为日本政府的见解,“这非常不好”。, Y: ]) Q/ a/ k8 d; l
行为
, Z- h! n2 F+ k; z要求修改历史教科书
' W* C( `6 {) }不过,河村的妄论并未对当时的日本政府产生影响。) G$ f- w/ R; e/ {% O. I" m9 Z
试图推动修改政府见解的企图落空后,河村继续在其他场合鼓吹其言论。2009年,已经当选名古屋市市长的河村又在市议会宣称,大屠杀的死亡人数比南京总人口还多,“绝对不是事实”,“当时只是发生了一般的战斗行为”。在任市长期间,河村还一度试图推动名古屋市采用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教科书。
( K" r, K5 ^2 y8 f/ X$ M1 g+ B; N4 L. s0 x: T0 ?* I; F* c
点评:南京官员怎不反驳“否认大屠杀”
6 p& i% c3 _% V其实,河村隆之当着南京市领导的否认“南京大屠杀”事件,这还不是第一次。去年12月5日,河村隆之在会见到访的南京市副市长李琦时,也曾公开表示自己认为没有“南京大屠杀”这件事。但即便有这样的前车之鉴,后面的南京官员也不知道怎么表现。大概在这些官员脑子里,南京大屠杀就是“大屠杀”、“30万”两个词汇而已,他们哪里想过或者遇见过“存不存在”、“究竟死了多少人”这种真刀真枪的问题……; \/ Z% }; J: H$ _' q
' T2 E+ [/ k1 A( D' 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