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 h' l0 K r+ _# ?- U' V$ l! U; |; E2 Z) Y! F9 b5 ^# q
$ ]4 Q" n. X+ r5 _9 ?8 P$ M' i 2月7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威尔逊机场,中国驻肯尼亚大使刘光源(左)和国际红十字会驻肯尼亚首席代表签署被劫持人员交接文件。新华社记者王朝文摄
% A! n) g4 d( j0 N 经过中国政府和有关各方的不懈努力和沟通,1月28日在苏丹南科尔多凡州乌—阿公路项目营地被“苏丹人民解放运动(北方局)”武装劫持的29名中水电集团公司员工安全获释,并于当地时间2月7日17时35分抵达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这起历时11天、牵动国人心弦的人质事件,终于得到圆满解决。 D4 |: g- W4 l
( ~5 X( g. M: P5 y1 }9 [ 多管齐下 各方斡旋4 p" ~: B) e# f$ D1 N
中方人员被劫持事件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分别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外交部千方百计安全营救我被劫持人员。中国政府动员了种种资源,多管齐下,统一指挥,分工合作。
/ B [, S" Y9 {/ V# K 中国驻苏丹大使罗小光和外交官们不分昼夜地与苏方外交部、军方等要员联系和沟通,转达我方意见和建议,联系飞机,办理飞行许可,确保了我人员的安全获释。9 {; b; u/ o8 f7 b' h) l6 \- c
中国驻南苏丹大使李志国迅即向南苏丹政府高官和“苏丹人民解放运动”领导人通报有关情况,敦促南苏丹积极配合,全力、安全地营救我被劫人员。
% C' v& G' I% e& \' G 苏丹有关方面对我方的要求和意图给予了充分理解和支持。苏丹政府首先停止了在我公司营地周围广大地区对反政府武装的一切军事行动,并竭尽全力,冒着武装直升机被击落的危险,将我46名未被绑架而逃脱、但仍在营区受到威胁的员工空运到100多公里外的欧拜伊德市,而后安全转移到首都喀土穆。在营救过程中,一名苏丹政府军少尉牺牲,多名士兵受伤。
' U( X+ H6 z( |- p8 j 在各方斡旋下,绑架者“苏丹人民解放运动(北方局)”秘书长亚希尔·阿尔曼发表声明,重申该组织“绝不反对中国,也不反对中国人,只要在安全的条件下,他们将释放中国人质。”
+ b9 b' R5 r8 }# {+ D7 t 在此情况下,中方和“苏丹人民解放运动(北方局)”在国际红十字会肯尼亚分会的斡旋下,达成了将人质从“苏丹人民解放运动(北方局)”武装占据的地区运到第三国肯尼亚首都内罗毕释放的协议。苏丹外交部7日发表声明,宣布苏丹政府已经允许国际红十字会一架飞机飞抵反政府武装控制区,将被苏丹反政府武装劫持的中国工人接走,运往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移交给中国大使馆。
" O( [; ^% g7 |- J / g# o) _ c6 P. C7 B
“感谢祖国!感谢亲人!”) B ]( M) B8 J: Y' ]( @
7日上午,中国政府工作组和我驻肯尼亚大使馆官员、国际红十字会驻肯尼亚分会官员和“苏丹人民解放运动(北方局)”官员组成的协调小组,按三方达成的协议,共同乘坐国际红十字会肯尼亚分会提供的包机,飞抵苏丹南科尔多凡州“苏丹人民解放运动(北方局)”武装控制区。我营救人员和红十字会包机抵达后,在我政府工作组和驻肯尼亚使馆官员、“苏丹人民解放运动(北方局)”代表的见证下,劫持者与国际红十字会代表举行了人质交接仪式并签署了移交文件。+ z" D. w% |5 `
随后,我29名获释同胞在三方代表的陪同下登上飞机,当天下午飞抵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在内罗毕机场,他们受到我驻肯尼亚大使馆外交官和中资机构代表们的热烈欢迎。同胞们热情拥抱,庆祝平安获释。被营救的同胞们感动得热泪盈眶,不停地说:“感谢祖国!感谢亲人!”场面催人泪下。1 H3 D0 Y3 |1 v4 x, S7 [
中国驻肯尼亚大使刘光源对本报记者表示,29名同胞除一人坐轮椅外,绝大多数身体和精神状况良好,情绪稳定。据悉,29名同胞已被安置在旅馆里。政府工作组从苏丹带去的两名医疗队医生将为他们进行体检。按计划,休整两三天后,他们将和前期被营救到喀土穆的40多名工友一起,乘坐祖国派出的包机回国与亲人团聚。
2 ~" F" f9 |- M. n# v9 X# a 7日上午,苏丹方面还在喀土穆向中方移交了在这次事件中不幸中弹身亡的一名中国工人的遗体。双方在喀土穆华夏医院举行了交接仪式,苏丹红新月会代表和中国驻苏丹大使馆官员分别在有关移交文件上签字。
/ f& ~' b& C( O# j3 I1 y# g 苏丹外交部中国司司长阿瓦德·穆塔瓦里表示,苏丹政府和人民对29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到反政府武装劫持表示遗憾,并对遇害的中国工人表示哀悼。他强调,“苏丹将加强对在苏中资企业和人员的安全保护,不让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e# G% @9 M) E) ]2 a" ?
(本报喀土穆2月7日电)2 R) Y3 t+ p7 u& c6 t. Z; x
- p/ F: c J2 |0 c) 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