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于聊城人的公益平台-聊城人,聊城人缘来一家人,聊城老乡,聊城老乡会,聊城人在青岛,青岛的聊城人,聊城同乡会,在青岛的聊城人,漂流在外的聊城人,天南地北聊城人,聊城人自己的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4|回复: 0

比利时“黑马”为何能成欧洲央行首席经济学家(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5 22:57: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彼得·普雷特
比利时人彼得·普雷特以“黑马”姿态获得欧洲中央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一职,就此终结了德国人对这一职位的长期垄断。
欧洲央行是指挥欧元区日常运转的“神经中枢”,高层领导的人事变动也会引来各方高度关注。前不久,欧洲央行首席经济学家一职出现空缺,多个国家皆对此职位推荐了人选,一场激烈的争夺战在所难免。经过角逐,比利时人彼得·普雷特以“黑马”姿态意外获胜,就此终结了德国人对这一职位的长期垄断。
    德法相争,“比翁”得利
据美联社报道,来自比利时的欧洲央行官员被任命为该行的首席经济学家,这一结果令人颇感意外,此前人们一直认为,最终人选一定会出自德法两国提名的候选人中。
现年62岁的普雷特于2011年6月进入欧洲央行工作的。欧洲央行1月3日发布声明表示,欧洲央行执行理事会的6名成员一致决定,执行理事会成员普雷特将接替2011年底离职的德国人于尔根·施塔克出任该行首席经济学家。据《纽约时报》报道,施塔克之所以突然“挂冠而去”,主要是因为他坚决反对欧洲央行购买欧元区重债国国债的做法。
普雷特是欧洲央行13年历史上担任这一职务的首位非德国籍人士,他在新岗位上的主要任务是对该行旗下经济学家的工作实施监督。按照惯例,欧洲央行每次召开月度议息会议时,一般是先由首席经济学家向与会者就欧元区近期经济和货币走势进行一番介绍与分析,然后再由与会者就货币政策进行讨论,接下来,首席经济学家会对这些讨论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建议,供欧洲央行行长在做决策时参考使用。此外,普雷特还会负责欧洲央行的人力资源与预算方面的工作。
普雷特上任后,欧洲央行货币政策会有哪些变化?美联社在报道中说,某些分析师认为,与其前任施塔克相比,普雷特在货币政策方面的鹰派色彩要淡化一些,这意味着在相同条件下,他采取降息举措的意愿可能会略微强烈。较高的利率尽管可以抑制通胀,但同时也会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纽约时报》也认为,对普雷特的任命似乎预示着,欧洲央行会小幅度软化原有的颇为强硬的货币政策。苏格兰皇家银行的分析师尼克·马修斯表示,施塔克是个彻头彻尾的鹰派,而普雷特则只能算是“略带些鹰派色彩”或者说“更为务实”。在马修斯看来,欧洲央行执行理事会有意放弃德法两国热门候选人,选择诸如普雷特这样的资深央行官员出任首席经济学家一职,其目的就在于“避免人们将来指责他们在做决策时受到来自于某些国家的政治影响。”按照法新社的报道,普雷特本人具备极丰富的银行业从业经验,他拥有布鲁塞尔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此前曾担任富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在2000年到2011年间任比利时央行董事,也是欧洲央行现任执行理事会中惟一拥有央行工作经验的经济学家。
    德法在政策上有分歧
此前,人们一直将德法两国的候选人视为该职位的头号热门人选。据路透社报道,德国一直希望由德国财政部副部长约尔格·阿斯穆森接任首席经济学家一职,法国也派出前财政部官员伯努瓦·克尔参与角逐。
路透社在报道中称,现年45岁的阿斯穆森在过去3年中一直是德国政府内负责应对欧债危机和全球经济衰退的主要政策制定者之一,他曾与德国央行新任行长延斯·魏德曼成为同窗,他们都是德国央行前任行长埃克塞尔·韦伯的门生。而42岁的克尔曾担任法国财政部副部长,也是一位备受推崇的经济学家。
德法两国此番不遗余力地竞争欧洲央行首席经济学家一职,其背后动机一目了然。自从欧洲央行成立后,首席经济学家一职始终由德国人把持,最初为奥特马尔·伊兴,接下来是施塔克,德国自然不希望失去这一“世袭领地”。德国财政部长沃尔夫冈·朔伊布勒曾在2011年11月29日表示,他认为,阿斯穆森正是接替施塔克担任首席经济学家的“最佳人选”。而法国方面自特里谢于2011年11月1日正式卸任欧洲央行行长后,也迫切希望通过获得首席经济学家一职来保持自己在欧洲央行决策层的影响力。
在西方主流媒体看来,德法间这场首席经济学家职位争夺战其实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此事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这两大欧元区核心国家在解决欧债危机路径方面所存在的巨大分歧。
按照法新社的说法,旷日持久的欧债危机正呈现出将全球经济再度拖入衰退境地的可能,而在欧洲央行究竟应该在危机应对过程中充当何种角色这一问题上,德法之间的分歧正在日益加大。
法国方面希望欧洲央行能够切实成为“最后贷款人”,该机构应当有足够的能力避免那些债务缠身的欧元区国家因无力从债券市场上筹措到足量资金而轰然倒下。
德国则对此持强烈反对态度,毕竟他们有过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惨痛经历。德国对通胀风险倍加警惕,还担心一旦允许欧洲央行直接插手解决,会导致那些债台高筑的欧元区成员国不再愿意通过自身痛苦的结构调整来恢复公共财政的稳定局面。
出于各成员国经济实力和利益平衡的考虑,在欧洲央行执行理事会的人员构成上存在着一条“潜规则”,6名执行理事中必须为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留出4个位置,另外两个名额由欧元区其他国家的经济学家轮流担任,德法两国候选人此番虽未获得首席经济学家一职,但也都顺利填补了本国在欧洲央行执行理事会中的理事职位空缺。目前欧洲央行行长马里奥·德拉吉和副行长维托尔·康斯坦西奥分别来自于意大利和葡萄牙,其他4名执行理事依次为德国的阿斯穆森、法国的克尔、比利时的普雷特,以及西班牙的何塞·曼努埃尔·冈萨雷斯-帕拉莫。
美联社报道,德法两国代表仍将战斗在解决欧债危机战役的最前沿。做为一位经验丰富的谈判家,阿斯穆森将代表欧洲央行出席各种国际财经会议,他还负责对欧洲央行的法律事务部门实施监督。

默克尔没有不高兴

德国国内对失去欧洲央行首席经济学家一职看法不一,据德新社报道,德国反对党绿党的联邦国会议员格哈德·希克认为,对于默克尔所领导的执政联盟来说,这一结果堪称“一次令人尴尬的失败”。
德国政府的心态相对平和得多,政府副发言人乔治·施特莱特表示:“默克尔现在心情很好,阿斯穆森眼下在欧洲中央银行所担任的职务根本不能算是失败,总理心里其实很清楚,欧洲中央银行内并不存在某个国家的"自留地",不可能总是由某个国家来把持某一项特定职位。”
此外,德国《南德意志报》也表示,德拉吉此番挑中的人选的确出乎意料,但至少证明他的决定并没有受任何一个成员国国家利益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欧洲央行的独立性。

首席经济学家风光不再?

欧洲央行首席经济学家这一职位的重要性在近几年呈逐步下降之势。《纽约时报》援引欧洲央行前经济学家玛丽·迪容的话说,欧洲央行首席经济学家的影响力现在的确不像以前那样大了,造成这一现象的部分原因在于,时下欧洲央行理事会成员中的相当一部分人都是经济学专业科班出身,比如,现任行长德拉吉就曾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博士学位。
“与5年前相比,首席经济学家自身所具有的影响力和决策力都有所下降,”迪容说。“目前行长以及其他理事会成员也都能够深入洞悉各种经济问题,对首席经济学家的依赖度自然不像以前那么强烈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