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b8 i& s7 k3 O/ Y, O
* R9 s* X" D$ I
7 w' c3 Q p( d) q; K! A7 K# m图表: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7日起提供试运行服务 新华社记者 孟丽静 高微 编制7 S; B1 Z4 _1 H5 K+ ~
国防部就航母平台海试、北斗导航系统试运行等答问& m, c# \4 Y4 U F2 R
中国大陆27日正式宣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始运行服务,项目发言人强调北斗将为测绘、渔业、交通、气象和电信等提供服务。但台湾《联合报》28日的报道却显得忧心忡忡,宣称北斗系统覆盖完成后将“威胁”台湾安全。甚至有分析认为,“这些发自卫星的匿踪定位电波已成为台湾的新威胁,威胁之大将远胜于飞(导)弹和战机。”
C& d4 J5 U/ y, v+ j" ?! l 台媒渲染北斗武器化& Y0 e7 u' U7 m6 n$ J4 f
《联合报》声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基本上以满足商业服务为主,虽然目前军事用途仍然有限,不过其仍具有雄厚的军事应用潜力,这也是大陆未来发展重点,投资地位甚至超越载人航天和登月工程。报道认为,虽然大陆卫星导航定位应用近年来发展迅速,但绝大多数军民应用范畴都是建立在美国GPS卫星导航系统之上,一旦发生战争,美国关闭GPS或者以延时发送信号方式加大民用信号误差,对解放军而言后果将不堪设想。
3 \; }0 K" l/ O& d U 《联合报》还重点强调有了北斗这双“眼睛”之后对提高大陆导弹系统威力的效用。报道称,解放军的导弹数量居世界前三位,但与美俄比较,仍缺乏精确导航能力。不过,随着北斗导航卫星星座日渐成形并提高定位精度,大陆武器的引导精度与远距作战能力也大增,势必威胁台湾和西太平洋美国驻军的安全。8 c* @3 i Q" ?8 g
《联合报》还以中国军工部门近年来大力外销的“雷石”系列智能炸弹来讲解卫星导航系统的“军事价值”。报道称,这款炸弹的最大攻击距离仅 65公里,但有赖于卫星定位信号的引导,发射载机可无需靠近目标区,直接在外海投射后由其自主飞向目标。有军事专家称,“雷石”炸弹造价便宜,台湾花大钱从美国购买的“爱国者”PAC-3反导拦截弹一枚就要300万美元,根本无法防范铺天盖地的“雷石”炸弹。
8 n0 V3 Y: P1 M. p5 p2 I8 d “北斗威胁”炒了十多年
0 v* ]* i) L0 b% E+ Y3 x 事实上,自大陆上世纪90年代开始研发第一代北斗卫星系统起,台湾媒体就用“料敌从宽”的态度看待它的发展。由于第一代北斗采取相对简单的双星定位技术,卫星在3.6万公里高轨道运行,定位精度较低,岛内媒体普遍视为大陆进行“导航练兵”,未予以多大关注,倒是对大陆军民单位大量引进GPS 信号接收器表达不安。但当近几年大陆开始建设基于北斗-2卫星的全新二代北斗系统后,台湾军界和民间智库的关注度明显上升。
& b, Y3 y! \2 C 台湾军事专家高智阳曾在《反制“北斗”》一文中提到,北斗系统未来除了在提升解放军精确打击效果方面有作用外,更多的是像GPS一样为飞机、水面舰艇和潜艇的定位导航,弹道导弹机动发射车(TEL)、自行火炮与多管火箭炮等武器平台发射位置的快速定位提供服务,并为人员搜救、水上排雷定位等特种行动缩短反应时间。
; I1 C6 b& r6 q* o 北斗启用有利两岸民生4 Y; ?9 e$ U0 m6 N r. N- m
针对台媒将北斗启用和台海军事形势联系在一起,在国台办28日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杨毅明确表示,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北斗卫星提供的方方面面服务还可以增进两岸同胞的福祉,为台湾同胞服务”。
6 C, X" L4 l n4 y" Q | 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28日表示,国际上的卫星导航系统都是军民两用系统,中国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为了满足多样化的民用需求,也有利于我国的国防建设。还需要说明的是,中国一直致力于推动北斗系统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兼容与互操作。
. |' J/ ]3 w! M( u$ r \# O/ 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