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6 T6 ` c3 q
: q4 E& y7 @; i* ~8 k& j2 q
. T0 f9 Y/ N$ N+ c* w+ W& [0 V; O通过电话按键音破译银行卡密码,案犯在3分钟内盗取卡内近20万元存款。近日上海浦东新区法院审理的一案揭示了新的犯罪手段。7 v5 v8 f7 [9 o* v5 s
该案原告是31岁的张某,家住上海张江镇,其丈夫王某是生意人。王某通过网络结识了吴某,经过多次电话洽谈,王某打算从吴某处进货。吴某提出,让王某到银行开设“卡卡定向转账”业务,以便交割货款。在张某代为办理了“卡卡定向转账”电话银行业务后,王某于当晚向吴某账户转入1元作为测试。应吴某电话里的要求,王某一手用手机与电话银行进行语音免提转账操作,一面用免提固话机让吴某听到银行那边的语音。
4 d. W2 C% E- T1 K [ f- O 翌日上午,人在浙江的王某让其父向该账户存入20万元,用于向吴某购货。当晚,应吴某再次要求,王某又让吴某在电话里听到电话银行的语音声,让其确认卡内有20万元。
8 n2 |8 Y5 n S( U& l 随后,就在吴某语音刚落3分钟后,卡上的199900元被3次转入了吴某的账户。" S- s1 p) O. L% b# [* L1 E
警方在接报后进行侦查,发现这是一起新型诈骗案,作案者利用听到的电话按键音来破译被害人的银行卡密码,然后再盗取卡内存款。" [4 j3 J5 A/ }
损失发生后,卡主张某以银行“卡卡定向转账”业务存在安全缺陷为由,将银行告上法庭。然而法院审理后认为,由于原告夫妻轻信网上的虚拟客户,并迎合其要求进行操作,让犯罪分子有机可乘,因此原告的账户损失不应归咎于被告银行。
4 r& ?6 K% V' E! ]8 Z9 V
( @1 l$ ]8 V8 z& d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