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q- n* q2 t6 @% G' h9 O1 U P# r: `" E( D
- Q/ d- X0 j! K ; X0 N7 p4 M$ i5 h- I
) }7 f0 m& r. }: E. n1 F 女童举火把独自走40里山路上学 7 _ n' a. o3 f- ?* T& ?
$ \" m- \$ ^! k( g* F
- m* b; G+ W6 f n/ H5 E9 G 主持人语
4 d; d7 N9 ~8 k 有这样一段上学路,5个小时,山路40里。) t' F1 ^$ r% s
有这样一个孩子,除了背上沉重的书包,手里还多了一束用来照明的火把。
* u+ N% Y0 f2 P6 l 风风雨雨,微弱的火把,陪伴着孩子的艰难跋涉……9 G! p% ]' u+ ^8 L. ]* g/ h
/ S) ^, E7 `! B! V
新闻现场+ B( N# D8 X, [1 D' \) n
3月19日,早上4点半。11岁的姚耀珍从睡梦中醒来,顺着阁楼的木梯下到一楼。% ~; A$ T' Q/ y" h3 _5 D; h( ^
窗外还是漆黑一片,寒风掠过已经开裂的木门,姚耀珍揉了揉惺忪的眼睛,打来热水开始洗漱。0 j7 y5 X+ b+ w! a4 m, g1 e
姚耀珍是利川市团堡镇大洞中心小学3年级的学生。学校提供住读,每逢周末,她就回家拿生活用品。今天是星期一,姚耀珍要步行5个小时,40多里山路到学校上课。
- l. M. o7 P7 k! ] 简单的洗漱后,姚耀珍在灶前点燃用烤干的杉树皮做成的火把。0 I/ b3 f @5 w. @
父亲姚相平打开家门,将女儿送到门口,叮嘱了几句,姚耀珍便举着火把上路了。“女伢喜欢上学,而且坚决不让我送她,说我是一家人的依靠,不能太累。”说到这里,姚相平有些心酸。
9 c8 q. C% C2 O9 r, m$ s 走出家门便是一段上山的小路,也是姚耀珍求学路上最为崎岖的一段路。几天前的一场大雪,使路面泥泞不堪。姚耀珍举着火把,小心地选择下脚的地方。
+ d, i$ D9 I4 W 火把微弱的亮光照不了多远,而且需要不时地吹一吹以保持燃烧。
7 O8 b, Y* u+ s/ D# u$ O 近2个小时崎岖的山路走完,接下来是依山而建的水泥路面。
1 E H3 \& h' y& K% k+ l4 T2 ] 村村通工程将水泥路修到了村子,也有班车从村里经过。但一趟要15元车费,对于姚耀珍而言依然付不起。“我不怕走路,家里钱不多,要留着给两个弟弟上学用。”姚耀珍懂事地说。, P% X) S% P0 K
顺着乡村公路,小耀珍的身影越走越远……: Q W5 E) i$ S" B0 Q+ g9 l' F
: q- S" k8 G0 u h' f& j( V, ?- ~ 记者感言1 d! l: H1 Z" i' b, ]% v7 @/ h
5个小时,40里山路。姚耀珍用简陋的火把照亮着求学之路,用稚嫩的双脚丈量着自己的未来。2 t3 {4 j5 }0 D1 U8 U& R( B$ R% \9 k
为了不让父亲操劳,为了给弟弟们节省上学的钱,也为了改变自己将来的命运,小耀珍独自蹒跚在艰难的求学路上。
0 P6 W& L7 Q( l6 |; A, b" K* L% I 据一位教学点老师介绍,这些年随着公路的修通,山民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火把孩子”的现象已经逐渐减少,只有极少数家庭特别困难的孩子依然延续着打火把的现象。3 O2 a+ N0 _4 \, i
采访前,我为小耀珍准备了一些学习用具,送给她的时候,小耀珍爱不释手地抱在怀里,两个弟弟却大哭起来,直到姐姐将笔和字帖分到他们手上,两个孩子才破涕为笑。- A- _; s* U: P
采访结束,回到城市已是夜幕低垂,高楼中点点灯光述说着城市的繁华,窗内不时传出人们的笑声。也许他们不知道,在大山深处,还有那么一些孩子,用手中的火把刺破漆黑夜空,点燃他们心中求学的梦想。. E1 i \! u3 _+ A! _
惟愿小耀珍们的求学之路不再艰难。
( o: x' l7 w0 t- i- {9 L
/ W; e) j3 x) f d; z% T* 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