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R3 b0 l$ K! d" X
4 }% n0 S4 P/ G) U6 @7 D
) L/ H7 u% k! A+ ?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之前,向中外记者挥手致意。本报记者 赵亢 摄
e9 ?/ A, A4 ^# d中国国防预算首次超千亿美元、GDP增速不再“保八”、温家宝卸任前“动情”记者会,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不仅是中国的头等大事,外国媒体也不吝笔墨地进行了报道和分析。6 i7 |- i7 E, M8 P
' [3 U# c- c8 X7 {+ }5 H: L军费首破千亿美元
N7 [4 _% S: ^: a' n' q( t: Y; X在本次人代会召开前一天,前外交部长李肇星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我国2012年国防预算为6702.74亿元,比去年增加676.04亿元。这条消息迅速引起了全球热议,当天仅英文报道就有近千条。
& N( L/ h/ K' A4 q& h8 u0 e G$ K美国《华盛顿邮报》称,中国国防预算首次冲破1000亿美元大关。这次中国公布国防预算,赶在了亚洲邻国“神经紧张”和美国将重心转向亚太地区之时。
! z4 r: ?) Y) X8 R针对国防预算问题,也有很多媒体在随后几日引用英国智库“国际战略研究所”的数据称,亚洲各国国防预算综合将在2012年首次超过欧洲。英国《卫报》发文评论称,在经济压力下,欧洲国防预算不断削减装备计划。在2008年到2010年,至少6个北约成员国削减了国防预算。本月17日,印度宣布今年的国防预算增加17%,达到390亿美元。巴基斯坦《论坛快报》发表题为“为赶中国,印度国防预算提高17%”的文章称,鉴于此前几天中国宣布国防预算增加11.2%,印度此举是为了抗衡中国。6 _+ z! B0 e# W( |
- P5 o8 I8 j: r& c% j
“GDP崇拜需终结”
* L6 x5 R. v' @+ i- Y一天之后的3月5日,中国总理温家宝的政府工作报告再一次掀起海外媒体报道热潮。报告中指出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预期增长目标为7.5%”,放弃“保八”的目标引来外国媒体不少解读。3 }. U. v, W) |
《华尔街日报》报道称,分析人士早就预计中国会稍微降低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这有两个原因,首先,中国正试图转型,从倚赖出口和对国有企业的大量投资转向依靠国内消费;其次,中国将放慢经济增长看做抑制通胀的一种手段。' q' J' } D$ g! R
美国《大西洋月刊》则发文称,7.5%是一种政治信号,它提醒各级政府“GDP崇拜的日子需要终结”,将不得不为拖延已久的重组让路。中国政府的中心优先选择不再是简单的经济增长,它面临的首要挑战是经济增长引发的社会政治紧张以及不平等。! z! p6 P5 l6 W6 I% Y* e
美国《纽约时报》则对政府工作报告抱有谨慎的态度。该报称,温总理在此前的讲话中多次提及要实现经济的平衡增长,但是很多关键的结构性调整受到了地方政治势力的强力阻挠。
5 p( o x4 Q6 b2 I总理“动情”记者会( ?3 C$ m( F) S6 [3 |2 t
每年两会的“压轴大戏”总理答记者问又让媒体“激动”了一回。
9 G6 c4 F5 m7 w; q A3 K& L: N“在最后一年,我将像常年负轭的老马,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松套。”“我真诚希望,我,连同我这一生为人民做的有益的事情,人民都把他忘记,并随着我日后长眠地下而湮没无闻。”14日的记者会时间达到了少见的3个小时。温家宝总理在卸任之前的最后一次记者会的要点,登上了全球各大主流媒体的头版,特别是一些“吐露心声”的话语,被众多海外媒体称为“动情”和“震撼”。
. S. K; W5 S/ i* y' B《德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的文章称,温家宝在卸任之前的最后一次“两会”记者招待会上的坦诚和直接,可以说超越了许多观察者事先的期待。3 G# X& w2 c- `7 E- P: F" v
* @4 W7 P4 c' A) W4 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