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i% L7 t: ~" G4 t1 _# \% y9 y' Y) j7 c1 G" \& ]/ M
: E* f6 O# D. h8 t' K
导语: 从内地儿童在香港地铁内吃面,到孔庆东怒骂港人素质低,再到“双非”婴儿引起香港市民游行,称内地人为“蝗虫”,内地与香港的口水战贯穿了春节前后,且呈现出越演越烈的趋势。凡事总有是非对错,此次口水战中香港人并不是在发无名火。
: j4 M6 o9 V" S: Y5 b6 |% W ( ^1 V7 G0 M1 C1 G
* K2 M8 H# d( `6 |2 }
各个地方对地铁的管理规定不一。日本地铁一般不允许高声打手机,在新加坡地铁上吃口香糖也要挨罚。
5 s% W; B; I" L4 B# i5 Y% d3 _/ k% M7 r; u4 l, @
内地游客去了香港,就应该遵守港铁规矩,事后不认错反而无一句道歉
" r4 A7 L2 |3 S' x1 Y这场骂战,源于一包出现在错误地方的干脆面。1月16日,香港网友上传了题为《火车内香港人大战大陆人》的两段视频,一位内地母亲和女儿因在地铁内进食干脆面并撒到地上,港人韦先生制止,从而引发骂战。与内地不同,按照港铁规定,任何人都是不得在港铁付费区内饮食,即入闸后所有范围,包括月台及车厢等,否则可罚款2000元。 暂且不说内地香港的风俗文化差异,从遵照规则的角度说,内地游客一开始便理亏了。; g, h; z* y- b8 n0 X+ @. z
被指出问题后,内地母亲反而反驳说多事,其同伴更嘲笑韦先生普通话太差。韦先生随后用粤语反击,又被人指“优越感太强”。或许港人有理而劝解的方式欠妥,但当事人也在事后表态,其言论无意冒犯内地人,若造成不便愿致歉。而内地游客这边,连小女孩都说了“是老妈不对吧”,大人却似乎连一句“是我错”或者“不好意思”都没有。) ?7 ~- ?7 P. ~. {" z
法治意识和规则意识是素质体现,即使认为规定不合理也应遵守& d# x8 }( P1 y6 g6 r4 ?1 F' R
孔庆东点评港铁事件时说:“遵守法律就是有奴性,不受管制反映素质高”,这完全是逻辑错乱。受殖民时期的影响,仅从法治意识和规则意识上看,香港都高于内地,这恰恰是“素质”的体现。一个不尊重既定法律和规则的地方,很难想像民众的素质能高到哪里去。港铁进食事件后,也有不少内地网民认为“地铁禁止进食”的规定不合理。且不说国外多数地方,包括国内部分城市的地铁都不准进食,即便是这样的规定不合理,但至少目前它依然未有改变,是有效的和受到认可的规则,自己认为不合理便肆意违反是无规则意识的体现。
7 |9 G/ N! [" X3 n3 Z
0 T1 j! f% J( }# |
% a0 E) ^0 X$ Q9 ]4 J港报上将内地人比作蝗虫的广告。
9 z7 _6 e+ @* Z( j! Z Y2010年香港有近半婴儿为内地孕妇所生,“双非儿童”挤占了香港医疗教育资源$ H: D; I& ~% Y7 l
地铁进食事件发生在年前,年后“双非婴儿”(即父母双方皆非港人)又成了香港和内地摩擦的另一个核心话题。自2001庄丰源案后,不论父母是否已在港定居,在香港出生的中国籍子女都享有居港权,享受福利政策。因而近年来内地孕妇赴港生子热潮兴起,挤占了很多医疗资源,仅2010年在香港出生的88000个新生婴儿中,就有接近47%为内地孕妇所生,其中约33000名婴儿父母均非香港永久性居民。此外,大量“双非”儿童挤爆香港学校,让港人同样颇有微辞 F! d* h; Z8 V3 M$ S5 x" p: P) i
不纳税却能分福利,港人不满不是无理取闹4 L4 P2 I4 `( z; f# ?- Z
仅从法律上看,内地孕妇只要付了费,赴港生子其实是无可厚非的。但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仗着香港人道主义原则而在快分娩时冲急诊室生子,插队占产房让本港妈妈生子床位难求,港人不反感也难。而内地人不纳税却能享受香港福利,香港人辛辛苦苦纳税福利反而被分薄更是港人最大的不满所在。也因为此,才会有民间组织集资在媒体上刊登广告,反对内地孕妇赴港生子,呼吁政府修订基本法。
1 v0 l e9 E5 z$ l5 C, F, W & B0 x4 Q# {- U3 U# {9 x' [
) \0 e( B, Q) f! [9 I+ D
2011年10月,香港市民举行示威游行,要求政府采取措施阻止内地孕妇赴港产子。
- f3 ^* O5 s/ G; J内地供给香港资源皆需高价购买,以“内地给香港资源”为由指责港人忘恩负义纯属颠倒黑白
7 y3 B4 U) K- E* f8 i6 m) _在这场骂战中,有人跳出了事实层面,而直指港人“忘恩负义”,说香港有今天,全靠内地,水电食物也都要内地供应,有什么资格反过来指责内地人。这种说法其实是在回避此次口水战的是非对错,而且也不符合事实。虽然目前香港80%的水由内地供应,食物,天然气,电力等很多都来自内地,但都是高价买的,经济学意义上并无不平等之处。
7 y, v( h4 P5 D, g根据2011年9月5日《信报》报道,“维基解密”于2011年9月公开的近千份美国驻港总领事馆的机密电文,当中涉及跟香港民生相关的事务,有电文透露原来在2009年广东省出现严重旱灾时,港方曾提出透过减少输港供水以助纾缓旱情,但建议被婉拒,报章认为这跟有关方面更希望确保高达30亿元的供水协议可全面落实有关,报道又指广东省供水生意,原来利润高达五成,丰厚程度犹如无本生利& g' X7 \2 y8 s) |/ @
香港崛起靠内地,内地同样需要香港作为对外开放平台,互利互惠谁也别自认“救世主”; j& e$ w1 T4 b% ^; j
香港有今天,确实离不开内地,这毋庸置疑,但把这形容成了祖国对香港的恩惠,又有些过了。诚然香港在改革开放和97回归以后,都从内地经济发展中获益,但这是正常的经贸往来和地缘优势的结果,没有上下等级和恩惠政策的色彩。* \/ R5 j1 [( k8 D$ a
而且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香港对内地也同样有很大的“利用价值”。这个自由港成为内地开放的重要参考,其示范效应带动了外资的进入,也成为“引进了”和“走出去”的重要桥梁,带动了投资和出口增长。尽管如今这些作用渐渐淡化,但只看到香港从内地经济获益,而无视香港对内地所起到的作用,抱着一种“救世主”的心态指责港人不思感恩,只能说是意淫不止。
3 g' x5 R0 {. ]( P0 Z% X3 ^ ) ?+ ^1 [# ^# w% n9 X1 J( j
* G6 m4 ^ |4 S" J
孔庆东的不当言论引发了香港人的激烈抗议。; Y4 d, j. _5 `6 H
! [# J: C3 |; E) b6 i* g# Z迁徙自由的权利与社会因素相关,欧盟东扩后也只有英国等少数国家接受其他成员国工作者
: m4 U5 `5 y$ Y, f9 c& B! ]$ b有论者认为,作为一个开放的城市,香港应该尊重内地人的迁徙自由,不该设限。迁徙自由符合人的天性,当然属于人的自然权利。然而,人作为社会关系的产物,从根本上要受制于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迁徙自由除了在一定程度上要受到自然法则,如生存规则、竞争规则和环境规则等因素影响之外,它还主要受社会性因素的影响。
, j# `; d6 F& i& U& V, ^* B5 }9 S# l美国公民一般都能按自己的意愿自由地在州际间工作和迁移,自由地获得州居住权的利益。与之相反,自从欧盟东扩以来,只有英国、爱尔兰和瑞典愿意接受来自新的东欧成员国的工作者。大约45万波兰工作者一直没能在其他成员国成功地找到工作。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媒体已经报道了抵制波兰、拉脱维亚和其他东欧工作者的一些重大事件。
: y, Y* S& f( \: R3 d
+ W* B0 V) T# h迁徙自由权与国家主权和公民身份共生,不同政治共同体间难有绝对自由的迁徙权
* |: C; H2 c9 X6 U5 c迁徙自由权与国家主权和公民身份之间是共生关系,在无主权的世界社会里,一个世界公民可以享有绝对的迁徙自由权,在主权国家内部,获得国家公民身份的个人也应享有近乎绝对的迁徙自由权。但在被委托部分主权的政治共同体力,个人只享有相对的迁徙自由权,主权国家之间,受主权反作用,外国人则只享有更为相对的迁徙自由权。( h$ o6 h) F. [. D0 \1 C8 f
香港作为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形成了一个与内地有所区别的政治共同体,其公民身份是政治共同体自我定义和自我管理的重要方面。正如拜伦"怀特法官在卡贝尔诉查韦斯"萨利多案中所指出的,“外国人是那些在这个共同体以外的人,将外国人排除在基本的政府进程之外不是民主制度的缺失,而是共同体在政治上的自我定义过程的必然结果。”这里当然不是说香港人是外国人,但在一国两制的背景下,作为两个有区别的政治共同体,上述理论是适用的。与之相反,内地的户籍制度,则属于一个政治共同体之下,人为制造的不平等。% e+ g$ k7 s4 q7 V
% z8 u( }- e! u% X 9 Z9 b5 T- H) R$ b3 | U
在中国内地,从国外进口的高端服饰和名牌皮具会被征收高昂的奢侈品税。免税的香港成为了内地人的购物天堂。0 B3 K# S, F$ o( e" y5 M
中国人常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国情和感情,也需自我反思别“严于律人宽于待己”
, n* r' l9 u+ ~- Q1 h% }. k2 Q1日,又有媒体报道有facebook上的港人组织“香港本土力量”改编了一首叫《蝗虫天下》的歌曲,暗讽大陆人为蝗虫,口水战再升级。该行为与之前的蝗虫广告和“香港人忍够了”等海报,虽旨在维护港人权益,但都过于偏激,并不等同于所有港人皆认可。香港社会各界对此批评不断,有社论反思,更有媒体人直言是“港人耻辱”。' J4 p1 t1 w$ [% M7 E
部分港人言行过激,不意味着内地人就没有过错。我们常说要他人学会尊重国情和国人感情,这当然是人之常情,但与此同时,自己是否又做到了不伤害他人感情呢?此番骂战之所以越演越烈,内地人对香港人的反向歧视也难辞其咎。尊重从来不是凭白无故就会有,用双重标准来“尊重国情和感情”,严于律人宽于待己的事,我们干得还少吗?
, ^0 X) b2 h+ {' v( K* _( T9 T
1 `. C( E4 S5 Z4 w( H# L# T, }" |口水战因是非而起就需明辨是非对错。内地游客在香港不尊重公共秩序理应被批,不纳税只想谋福利反而怪港人小气,则是得了便宜还卖乖。“香港有今天全靠祖国施舍”这种错误逻辑,更是压根谈不上就事论事,纯属意淫。' I( `2 g& ^. K- s
2 M* N$ B- Z5 j0 I1 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