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别提示:以下内容从互联网自动获取』
9 z- S/ y% G3 [+ K6 h8 ~! B( H# J: v9 r& T* z- b$ @* b' R. ]
. Y4 m$ \ t: i中国海军舰艇编队
8 j C7 h2 o% ]% ^ 近两年来,本已相对平静的南海问题掀起风波,并有进一步朝复杂化、激烈化方向发展的趋向,引起世人嘱目。美国领导人去年以来,提出美国要在“领导亚太”中推行“前沿部署外交”,宣称“南海的和平和航行的自由事关美国国家利益”,利用南海问题离间中国与东盟关系,不断兴风作浪,顿时使南海问题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9 y* @- s2 l0 N3 e
南海问题主要是指对南沙群岛的主权争议和附近海域管辖权争议。这一争议的直接肇因是一些周边国家对中国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权和权益的侵犯,而其背后还有更为复杂的因素在起作用。南海问题涉及中国国家利益以及与部分东盟国家间的双边关系,这是个既严肃又敏感的问题。对于这一争议,中国主张通过和平方式和双边谈判途径解决,反对外部势力的介入。
6 I" @% l! r! {3 {: w% S& R 一、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辨的主权
7 X' m0 M) E& r6 Q4 x 南海,位于中国大陆的南方,亦称南中国海。在这片辽阔海域中,分布着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一般统称为南海诸岛。/ ?6 \5 h. B# s7 H9 B' H: c3 Z a
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其最早发现可以上溯到两千年前的汉朝,中国最早开发经营南沙群岛。自唐代(公元8世纪末9世纪初)开始,中国历代**屏蔽**通过行政设治、派遣水师等对南沙群岛进行持续管辖。' z4 I" M1 O0 W" P" v- _& e1 r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曾占领西沙、南沙群岛并将其作为海军基地。二战结束后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及其他国际文件,日本彻底退出南海。1946年11月,中国**屏蔽**完全收复了西沙和南沙群岛,并在各主要岛屿上重新树立标志,宣示主权。日本**屏蔽**于1952年正式 表示“放弃对台湾、澎湖列岛以及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之一切权利、权利名义与要求”,从而将南沙群岛正式交还给中国。美国在此后的一系列国际会议和活动中一直承认中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
* G9 F4 Q' x' e( d! a# s 战后相当长时期内并不存在所谓南海问题。南海周边地区也没有任何国家对中国在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行使主权提出过异议。越南在1975年以前明确承认中国对南沙群岛的领土主权。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没有任何法律文件或领导人讲话提及本国领土范围包括南沙群岛。美国与西班牙1898年签订的《巴黎条约》和1900年签订的《华盛顿条约》明确规定了菲律宾的领土范围,并未包括南沙群岛。1951年《菲美军事同盟条约》以及1953年菲律宾宪法对此也作了进一步确认。马来西亚直到1978年12月才在其公布的大陆架地图上将南沙群岛的部分岛礁和海域标在马来西亚境内。. ^1 O& L. m! y! ]% y5 M1 Z9 K* V
不少国家和国际会议的决议也承认南沙群岛是中国领土。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苏、美、英、法、日等许多国家出版的《世界地图集》,以及各种文献、权威的百科全书都清楚地将南海诸岛标属中国。
6 \$ j/ U7 b9 h' C- V6 q# F) I 二、 南海群岛遭多国瓜分,海域管辖范围重叠
5 b) |2 v" ]4 e/ y% i 南海战略地位重要,资源丰富。南海诸岛有各种热带植物为主的林木,有海洋生物2850多种,其中可捕捞鱼类约2500种。海底蕴藏着锰、铁、铜、钴等35种金属。石油、天然气更是南海最重要的矿产资源。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南海地区地缘政治形势的演变,南沙油气资源前景看好等原因,使得区域内外势力争夺南沙控制权的竞争逐步加剧。
! n: r7 D6 U- z6 g3 r+ _; K 目前,在中国传统海疆线以内的南沙群岛几乎已被周边国家瓜分完毕,其中越南占据29个岛礁,菲律宾占据包括第二大岛中业岛在内的9个岛礁,马来西亚占据9个岛礁。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这些国家开始在所占据的岛礁兴建渔港、灯塔,修建飞机跑道和设立旅游观光点,并纷纷同外国石油公司合作,开采南沙海域的油气资源。/ I' l8 r0 V v5 E6 o
关于南海海域的态势,迄今越南基本上控制南沙西部,菲律宾基本上控制了东北部,马来西亚基本上控制了西南部。印度尼西亚和文莱两国虽然没有直接占据南沙群岛岛礁,但印尼单方面宣布的专属经济区深入中国传统海疆线5万平方公里,文萊则对南沙群岛的南通礁提出领土要求,企图划分中国3万平方公里的海域。+ K" Q8 [2 E# m$ z& A% @# N k7 u
这些国家单方面根据建立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制度,将其主张的海域范围覆盖了南海大部分海域而且彼此重叠,也与中国主张的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水域(即12海里领海)的管辖范围形成重叠。所以,南海问题不仅有南沙群岛主权的争议,还有中国与周边国家海洋管辖区域的划分问题。6 ~0 N7 v8 u. X+ @! ^* B! z+ |8 F
三、 南海局势错综复杂及其影响' l. {, D( C2 A1 X. r% q1 q
自上个世纪80年代南海岛礁占领格局形成以来,争议各方之间围绕岛礁主权和海域管辖展开,虽发生过零星的冲突,但争议的主要形式还是通过各自发布官方声明声索主权。进入新世纪以来,周边国家为巩固其既得利益,实施海洋战略,推进海洋立法,加強海上执法力量。实施海洋管辖成为其巩固占领岛礁、控制争议海域、保证资源开发的主要手段。为此,部分周边国家纷纷采购先进武器,频频举行或参与军事演习,还在占据的岛屿上新建军事设施,暗中以中国为“假想敌”。这种区域军备竞赛的态势持续发展,势必使南海区域安全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有关声索国积极发展与域外大国的关系,试图将南海问题拉入多边协商机制,利用召开有关所谓南海问题学术会议,制造国际舆论,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
& U; e \0 |6 I0 i# y& S. `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这个域外大国出于全球和区域战略布局需要,尤其是企图把南海问题作为遏制中国发展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它通过军售、军援、联合军演和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等方式提升与部分南海周边国家的军事联系与合作,一再以所谓“维护南海航行自由”为借口,恶意炒作,介入南海争议,不断增强其在东南亚的军事存在和影响力,导致南海问题更为复杂。西方一些媒体也大肆挑唆南海主权声索国对中国“强硬”,声称对中国让步“会带来本国利益被吞噬的危险”等等。
. u) Z G. a+ t$ V8 W# h 四、 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是明确的5 {5 d6 \: d6 [2 J3 G1 L4 y
南海问题涉及中国国家主权、海洋权益以及与部分东盟国家间的双边关系,通过和平方式和双边谈判途径解决南海问题符合有关各方的利益,也有利于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 h5 D$ k* }: Z8 G; W" d8 _! t: F
中国总理温家宝2011年11月19日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第六届东亚峰会上就南海问题阐明中方立场。他说:南海争议应由直接有关的主权国家通过友好协商和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这是中国与东盟国家2002年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共识。我们希望各方都能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大局出发,多做增进互信、促进合作的事情。
( g+ d9 j: S4 H$ @: Q: f3 J8 q 中国表示愿同有关国家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和现代海洋法,包括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和法律制度,通过和平谈判妥善解决有关南海争议。要从根本上解决南海问题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中国**屏蔽**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向国际社会承诺,愿意在南沙争端问题上,同有关声索国搁置争议,实现共同开发。7 F% R# ^) \: P4 B" q0 k
诚如邓小平指出的:“东南亚国家是中国的近邻,同东南亚各国建立和发展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关系,是中国外交政策的一项重要目标。”中方认为,中国同菲律宾等国友好合作是大局,不应受南海争议影响。
/ P: h e8 h' ~- Q4 Q 中国一直高度重视南海国际航道的安全畅通。这个航道连接东北亚—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中东地区,是中国、本地区其他国家及世界各国的重要运输通道,占世界海运总量的一半以上,每天过往的船只平均270多艘。中国维护南沙群岛的主权和海洋权益并不影响外国船舶根据国际法所享有的航行自由。事实上,中国从未干预过外国船舶在海域的航行自由。东亚和东南亚经济的发展,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南海的航行自由和安全没有由于南海争议而受到任何影响。中国反对任何外部势力以所谓“维护南海航行自由”为借口介入,恶意炒作南海问题。外部势力的介入只能使南海局势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安全形势进一步复杂化,不利于南海问题的和平解决,也不利于南海地区的长久和平与稳定。/ z- G2 _5 L: P
温家宝总理今年11月在出席第14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讲话中指出,世界正处于深刻复杂的变化之中。……中国和东盟既要充满信心,又要保持清醒,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双方要加强战略沟通和战略互信,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为第一要务,坚持由东盟主导东亚合作进程。他还就深化中国东盟务实合作提出6条倡议,其中提出要“开拓海上务实合作,中方将设立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推动海洋科研与环保、互联互通、航行安全与搜救、打击跨国犯罪等领域合作”。' _4 M( z5 P: _, c0 x: G3 g
中国关于破解南海困局的合情合理主张和提出的倡议,再次彰显出对东亚友好合作和促进地区和平与发展的诚意。(作者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 原中国驻菲律宾大使 黄桂芳)
' ^2 H' ?1 f9 J, }7 q5 Z: h0 m. F& R: S( y t5 g' R1 Q' Y* G* R
美媒:美国欲推“南海行为准则”反制中国 J0 ~+ d$ Y: |& [& Y& I# b
【美国之音电台网站1月11日报道】题:美海军上将:与盟友建立南中国海准则9 s. G! I3 `" h2 z. Q* k
美国海军作战部长乔纳森·格林纳特10日在华盛顿表示,为应对中国经济军事能力增长可能发生对区域准入的限制,美国和亚太地区的盟友将共同推动一个国际行为规范准则,以确保在南中国海的航行自由。/ C- J8 Y2 L; G& B9 m/ {
格林纳特在美国新安全研究中心针对美国海军在亚太地区的部署发表演说时作出以上表示。2 d8 N8 W' A/ e8 N6 g( M }9 A
在这场以美国在南中国海的政策为主题的研讨会上,格林纳特表示,中国在亚太地区能力和能量的增长,长时间以后可能形成对区域准入的限制,美国和盟友、伙伴已同意共同建立一个行为准则,以维持这个海域的国际航行自由。
( M) ~: x, U* h: _ 格林纳特说:“我们的盟友和伙伴将合作,而且我们也已同意,为维持在这个国际海域的航行自由和通道畅通进行投资,推动一个标准,一个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我们和伙伴、盟友将建立一个在南中国海的行为准则,这个准则与我们彼此间的行为规范一致。”
9 w9 b" q7 _9 w 格林纳特说,美国与盟友建立这种行为准则的基础在于透明与互惠,美国也寻求与中国海军合作,通过坦诚沟通促进有利双方的发展。
/ s- p2 d" b7 i4 h. u# b" v/ w- s8 Q 在格林纳特的演讲后,美国新安全研究中心公布了一份名为“通过实力来合作——美国、中国和南中国海” 的报告,对美国的南中国海政策提出建议。4 c% o }* [2 J: X
报告说,为确保南中国海的国际航行自由,美国应该采取“优势与合作”的双重策略,在经济和外交上与中国积极往来,但背后应有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为后盾。5 K' [8 d0 h7 N, M7 e
报告说,美国应该加强海军作战能力,将海军舰船数量增加到346艘。新安全研究中心亚太安全项目主任帕特里克·克罗宁是这个报告的主要撰写人之一。他说,这个舰船数量是有效外交的基础,假设美国不加强海军能力,会被视为军力正在逐渐减弱。; r1 r$ d8 U. I% F0 p
报告另一位撰写人、资深研究员罗伯特·卡普兰说,美国需要在东亚地区维持强大的军事力量,但也希望其盟友能够加强自我防御和彼此间的合作。
3 g1 G% P* U( J* g& \ 不过,对于报告以加强美国在东亚的军事力量为重心,新加坡驻美大使陈庆珠在研讨会上则是数度强调,通过外交和对话解决问题的重要。
- G0 F$ P, a [" G9 R% T/ {8 ?4 { 她说,虽然南中国海的主权问题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但通过区域间各种论坛和对话机制,东南亚国家希望能与中国集体对话,争取更多时间解决分歧。
- S% [. ] m0 Z: p h% E+ |0 H
6 J F$ v! k% V d# U- ^4 \『以上内容为网上采集,并不代表聊城人网站的观点,请及时删除不良信息和非法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