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于聊城人的公益平台-聊城人,聊城人缘来一家人,聊城老乡,聊城老乡会,聊城人在青岛,青岛的聊城人,聊城同乡会,在青岛的聊城人,漂流在外的聊城人,天南地北聊城人,聊城人自己的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1|回复: 0

女子接陌生电话轻信假警官 1万元进了骗子腰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1 17:35: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半岛都市报1月10日讯(记者高丽 通讯员 王迅)  1月7日,乘坐长途车时无意中接了一个陌生电话,就是这个电话,孙女士辛辛苦苦攒下的一万多元钱就进了骗子腰包。对方自称是济南的“陈警官”,他忽悠孙女士说有人利用她的身份信息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先把孙女士吓住后,又劝说她把自己账户里的钱转到“公安专用安全账户”。孙女士根据要求把钱转到对方提供的账户上,钱直接就“送”给了骗子。警方提醒,年末岁尾,可不能让骗子钻了空子。9 O0 ]! x5 `4 O0 {! x7 n& m; y
  节前谨防九类诈骗
5 @( u# N- W4 h1 E, j' e2 I% P    1、冒充电信、公安、法院等诈骗 % X9 [" c0 p; O
   “你在法院有传票,人工服务请按‘0’。”受害人根据语音提示继续按键,有个自称法院法官的人员就会告诉受害人说 ,“法院刚破获大型银行卡诈骗集团案件,你的银行卡也涉及其中,现进行核实 ”等内容,还要求受害人报姓名和身份证。经核实无误后,对方便套问接电话人的私密信息或要求将款项转移到“安全账户”,这样就把钱划走了。民警说,还有人谎称是电信、公安、税务等工作人员进行诈骗。
" ?  M% ^1 h  m" `4 W
" u' ?1 H& R3 b    2、购车及房产退税诈骗
5 `: l* O" R' |. M) E7 x   此类诈骗手段主要是不法分子通过各种方式得到了购车、购房人员的信息,而后通过打电话或发短信联系受害人。不法分子自称是国家税务总局的工作人员,说根据国家现在的政策,受害人购买的汽车或房产可以获得一部分退税。取得当事人信任后,不法分子套出受害人的银行卡号及密码等信息,之后转走账户里的钱。
( W* a0 f% p; q/ c7 g: o- P' W& j7 F7 z5 W2 [, ?% E# W
    3、以亲友、熟人名义做文章 ; T% {' o/ @6 p% }5 n# x: `- o- o$ u
    盗来QQ 号码,登录QQ后开始到处跟好友们借钱,这种方式已经不新鲜了。还有谎称孩子出车祸需要用钱,或者小孩被绑架的需要赎金,以此让家长把钱打入一个账户。 : k, ]% u+ |6 J/ \
4 ~( {$ n# X2 B; o
    4、推荐炒股 、彩票信息诈骗 % _2 T6 f8 H) {0 j! Y' e$ j) Y
   不法分子通过网络、电话、短信等发出所谓的股评专家信息或者彩票中奖信息,骗取信任后让受害人交“会员费”,称可以定期提供信息,并许诺准确度高,但是,交钱后获取的“内幕消息”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 A8 ?1 A8 ^0 V, W+ z$ z

% X' t" ^% W1 e    5、虚假中奖诈骗 , H$ g+ Q& M( Y) r1 P2 ^
   “恭喜:您的号码被‘非常6+1’砸中幸运二等奖,请登录网站查询,您的验证码(××××)。”收到这类信息的市民登录短信上提供的网址或拨打短信上的电话,稍不留意就可能落入骗子的圈套,民警称这类骗术纯粹是利用受害人贪便宜的心理。 * @, y5 L9 {! V$ u. A& a
7 K) Z# M9 `8 m1 G# {% V% Q7 r
    6、以低息贷款等为诱饵的诈骗 : c8 h* X3 b5 B. }* s0 o: E1 ~
   急需钱来周转生意,或者偿还外债等,但是手头却很紧张,不少人就想到了贷款。于是,不法分子看到了发财的机会,他们称可以提供低利息贷款,以低息贷款有风险的名义要求当事人先交利息。就这样,受害人的钱就进了骗子钱包。 9 m* @7 P8 F4 s6 D8 P  d

8 }1 y' w( U2 v    7、征婚、招工、交友诈骗 9 z1 b: `% X/ v8 X- u  n
   此类诈骗多是通过网络交友网站或者网络发帖等方式发布交友、招工等信息,并留下联系电话,一些有需求的受害人就会拨打电话联系。对方会通过电话“遥控”受害人,并称通过监控录像面试成功,之后以服装费、体检费等各种名目要求受害人汇款。还有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征婚或交友的幌子,一旦寻找好目标后,便频繁与受害人联系取得信任。之后,不法分子便以合伙投资做生意、资金周转不过来等各种名义骗取受害人钱财。
4 l$ Q1 ~$ A$ q3 k
8 \9 @: ]; @4 N/ F% [* Y( k" o    8、网络购物诈骗 1 W) S( D" H3 p% |9 Y. n1 m' b2 w. \  A
    如今网络购物越来越普及,但陷阱也不少,常常发生付了钱拿不到货的事情。这类案件大多是先制作一个虚假网页,然后发布各类虚假商品信息,以物美价廉的物品来吸引受害人。受害人付钱后,货物却迟迟收不到,进而发现被骗。
! y7 N0 a3 S0 n  L9 O  z2 Y, w2 [- u- K2 Q# z
    9、订购或转让票诈骗
: o, F& g3 E5 P! X    不法分子通过互联网和手机短信发布售票、退票等各类票务虚假信息,引诱图方便的市民上当。受害人电话或短信联系这些不法分子后,不法分子就开始用惯用的手法,要求对方汇款,或网银转账,先将钱骗到手,票根本就是没影儿的事。
& Y! s$ I& S4 Z5 x6 K' z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