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Y. H* F, B+ b$ v3 N7 S) V3 M% [! F( [1 I1 |; r" v& ]! V
8 I% k+ F. x% u导语:近年来,国内影视圈掀起了一股翻拍经典的风气,很多经典的影视剧被重新翻拍并推上屏幕。《亮剑》是一部近年颇受军迷推崇的军事题材电视剧,其故事跌宕起伏,战斗场面宏大,最近也被浙江卫视重新翻拍和播出了
" K* J9 C3 I- H, S# x
% S4 H" Z" P8 ?5 ]9 o8 D) F# \: w
- b+ [$ D- o0 m% B# R. l国产军事电视剧在道具上经常是错误百出,很明显56式的出生日期有点早了。
[4 Y# o& ]' s8 L0 f我们注意到在近期的影视剧点击排行中,新版《亮剑》长期高居排名第一的位置,眼下也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众所周知,中国的众多国产军事题材影视作品长期以来,各种穿帮和军事常识错误可谓无处不在,也饱受诟病。虽然这些影视作品在思想上都很积极正面,但在给民众普及国防知识和军事常识方面却有明显的弊端。因此很多网友和军迷在观看国产军事影视作品的同时,也多了一份期待和关注——道具希望更真实,引用历史希望更准确。尤其对于这样一部收视率高,受众面广的影视作品,这种期待则更明显。+ i3 Y* b+ p; e$ I @/ l4 w
笔者在看新版《亮剑》时发现无论是旧版的《亮剑》还是新版的《亮剑》,相比国内其他军事题材连续剧,在道具使用的讲究上要好出很多,但遗憾的是仍然有不少穿帮镜头和错误,反映出中国国产军事题材连续剧在军事常识上仍然可谓奇缺。5 n: [4 P) ~& x* J
这方面,日本NHK电视台的大河剧(以历史人物或是一个时代为主题,并且有所考证,属于较严谨的戏剧,今年正播出的是反映日俄战争的《坂上之云》),以及美国HBO所投资制作的战争剧(如被军迷和网友捧为经典的二战剧《兄弟连》和去年播出的反映太平洋战争的《太平洋》)在制作水平上以及道具和历史考证方面可堪称相当专业。国内战争剧相比它们可谓高下立现,差距异常明显。$ k+ G$ w. ~# x# X7 p3 R
接下来笔者就将新《亮剑》中的常识错误和穿帮镜头挑一些典型的加以介绍。7 k% c. J4 k% p4 z8 g
" v. k5 Q7 Q1 t. X1 @ 0 j4 u8 J! W+ F: k
图为剧中李云龙和楚云飞端着机枪向飞机射击。实际上真正打仗很少有人会端着机枪扫射,首先是打不准,其次是自己死的比较快。3 s t: \) @; `, j7 y& ]% I
新版《亮剑》第三集中,楚云飞和李云龙各自对着一挺捷克式机枪对空射击的镜头算是个不小的穿帮:两人的手都握着折叠起来的两脚架,手指靠近导气管部位,要知道射击后导气管灼热无比,手不烧焦了才怪。这种为表现英雄气概的场面,在国产很多其他影视作品中都同样存在,比如冲锋时主角端着ZB-26轻机枪对着前面一阵疯狂扫射。) h* w1 X4 r3 H4 Z8 P
6 J% k; {6 e5 B% e
手端轻机枪射击命中率其实奇低4 Z/ y! u! U3 G ?2 o
其实手端轻机枪扫射还不只是会将持枪者本人的双手烫焦,而且如果敌人不在近距离的话,采用这种射击方式由于缺乏稳定性,射弹散布会大得出奇,这时如果碰巧在持枪者前方还有不少战友的话,那他们就得非常“小心”了。
& s: d3 N7 K5 F$ ]" i' B9 V很可能的一个结果是敌人非但打不着,还会赔上一批战友。其实一般情况下,作为轻机枪组很少有冲锋在前的情况,轻机枪一般都是作为班排级的支援火力使用,在使用时也多是将双脚架打开架设在稳定位置后射击,这样才能保证射击的准确性和连续性。
4 Q Q L- N# t
n! @; j( `" K# X' Y. e手端轻机枪的正确射击方法
# u/ I& q% \/ q8 w如果真要轻机枪手本人端枪射击,真正正确的做法是要么将两脚架打开,用双脚将两脚架稳定住,这样可以保证不让持枪者手烫焦。要么就一只手握着提把,一只手踞枪射击。或者对空射击时用双手稳住枪身和枪托射击,这3种方式才算是正确做法。
) F, q+ }# a% j# t ) R5 n6 [ z. @" h8 W2 A
K+ m) _/ h; m: P: Q& o图为剧中八路军站成一堆在冲锋。实际上人海冲锋是集中兵力以有层次的战斗队形冲击一点或几点,而不是站成一堆& R- D; w' Q+ M$ F" q1 F
新版《亮剑》中还是没有让人意外的出现了惯常的官兵密集冲锋画面,这也是国产战争剧常见的情景。为了表现出人物的英勇无畏,一大群战士集中起来向前冲锋。不过在真实战争中,这都是敌人的火炮,手榴弹,机枪的终极理想靶标,一颗炮弹或者手榴弹飞过来,再或者一次集火射击就能把这些人给灭了。* ^7 T0 A4 X. R! p# w' B
八路军并不会组织“人海冲锋”
: E+ ]3 {. m6 ?5 S, j在真正的冲击中,步兵通常都是以散兵线为主。而事实上八路军/新四军以及后来的解放军和在朝鲜作战的志愿军都从未在战争中发动过“人海冲锋”,网络上关于共军习惯发动“人海冲锋”的传言完全是一种误导。虽然在战争中共产党军队会通过战术运用和兵力调配来实现在战斗中的兵力优势,但在真正进攻时是通过一定方式来展开的。/ v" E8 k, p2 T7 o: x' N$ d
朝鲜战争时美军第2步兵师在对1950年11月战役的总结中曾有这样的描述: 志愿军在对美军1个步兵连阵地的进攻中,一开始的攻击重点会选择在主阵地侧后方的有利地形,攻击兵力集中在1个排(约30人)的阵地上。志愿军的首次攻击不会排成一条长的散兵线来进攻,攻击线上最多可见60或70名散兵,通常是30至40名。
! w* X# F; e h+ @2 i; U7 t6 J) q这说明共军在进攻时并不会发动“人海冲锋”,只不过是在长期的战争中不自觉的遵守了“兰彻斯特方程”,以通过局部兵力优势来达到战斗力的优势,这也可以抵消别人的装备优势。一战期间,英国工程师兰彻斯特用数学方式推演发现总结出了日后被称为“兰彻斯特方程”的战斗数量关系规律。简单表达就是:“在直接瞄准射击条件下,交战一方的有效战斗力,正比于其战斗单位数的平方与每一战斗单位平均战斗力(平均毁伤率系数)的乘积。” 7 F3 o1 @; ?+ ?! G
6 q, O* N' i0 c
( J$ _. m- N3 h% r8 o% p( z f- \图为剧中楚云飞手持斯登式冲锋枪在射击。斯登冲锋枪绝对是中国导演的最爱。
! K. m4 [7 T4 p4 s/ P斯登冲锋枪号称中国影视剧道具穿帮之王。在新版《亮剑》中,它先是出现在了楚云飞的手里,该枪实际上是在解放战争期间才提供给国民党的,之前基本上只有英国人还有欧洲一些国家在使用,他们自己都不够用,哪能提供给国民党啊,斯登又一次华丽的穿越了历史。1 R" |3 H/ h# w, U2 c
斯登冲锋枪之后还出现在了片中的日军特种部队手中,不过与前面不同的是,它被改装成了德制MP18冲锋枪的外形。旧版的《亮剑》中,日军特种部队使用的美制M3式冲锋枪一直饱受军迷的诟病(二战日军没有装备过任何一型美国轻武器)。
7 {; b8 H# V. ^# C! i7 R在新版《亮剑》中,日军使用的是德制的MP18冲锋枪,这种冲锋枪国军也装备过不少,这符合当时的历史情况。因此为了符合这种情况,斯登冲锋枪被改装成了MP18冲锋枪的样子,但是改装并不彻底,从外形上仍能识别出来。笔者估计是国内存世的MP18冲锋枪不是销毁了就是进了博物馆,而道具库中库存的MP18冲锋枪也因年代久远基本上都废了,所以只能用斯登来改装。
8 w4 v2 a) x" g/ \
- w2 b: }: f8 r! L: ?1 I抗战时期比较多的还是这种俗称花机关枪的MP18式冲锋枪。8 H, u6 m6 p5 i+ ?
- x7 Y& g5 _) q+ U0 z- I3 R
斯登冲锋枪和MP18冲锋枪
! l. O/ c7 \; |# T, M y% o斯登冲锋枪是英国在二战时期大量制造及装备的9毫米冲锋枪,英军一直采用至1960年代。斯登冲锋枪是一种低成本、易于生产的武器,共制造了超过4百万支。6 U$ V, Q t, N
该枪结构简单,外形看上去非常丑陋,不合常规。乍看似乎是由大小不等的管子组成的:枪管是圆的,那很自然,套筒也是圆的,枪托也是圆的,枪机拉柄也是小圆管。於是有人嘲笑它是“水管工人的杰作”。不过该枪也有很多优点:首先,它是一支威力颇好的武器;其次是成本低;第三是便于迅速大量生产。( L% Z A4 X8 g3 v* S
1918年,德国著名军械设计师施迈瑟设计了著名的MP18冲锋枪。伯格曼军工厂生产的伯格曼MP18型冲锋枪问世,这是世界上第一只真正意义上的冲锋枪。一战后,作为德国剩余物资,毛瑟手枪和MP18一起流入了中国。6 s. e/ Q6 ~, g* m9 j6 w8 d
1925年汉阳兵工厂率先仿制MP18,但口径改为7.63毫米,1926年上海兵工厂和金陵制造局也开始仿造,两年中共生产了6000支,广东、巩县兵工厂和大沽造船所也先后仿造此枪并有所改进,口径包括9毫米、7.65毫米和7.63毫米。由于这些武器具有木制全枪托、左侧横置弹匣的共同外形,而且枪管护套上布满圆孔,因此通常将其统称为“花机关”。
% N4 ^+ @% c* P: s, o: x
, g, g5 b% E; j# G4 |5 s * n# y* d0 f0 h% K2 v9 b8 l4 X
日本在97和99式狙击步枪的瞄准镜位置相比剧中的狙击步枪安装明显是靠后的,上图为97式狙击步枪,右下图为剧中的狙击步枪。而日军穿上解放军07式军靴(左下图),就和苏军在诺门坎歼灭日本坦克第1师团这个段子,都是穿越时空的产物。
; C+ G5 B: ]' A4 e2 m& y) [8 |4 d$ J8 c剧中,日军所使用的狙击步枪也是用38式步枪改装的山寨货,那个瞄准镜明显是现代产品,而现实中日军使用的97和99式狙击步枪在外观上与一般的步枪特征相比十分明显。当年日军的97式狙击步枪由小仓和名古屋军工厂分别生产,为38式步枪的一种标准变型 。99式狙击步枪是在99式短步枪的基础上加厚了枪管,加装了瞄准镜的一种变型枪。- ]% s: m) D: J4 K' x0 V7 `. a! c
真实中的日军97式和99式狙击步枪所安装的瞄准镜在安装位置上明显靠后,目镜能很方便的让射手进行观察。而剧中狙击步枪的瞄准镜不仅是个现代产品,而且安装位置很靠前,射手瞄准时,头部几乎要贴合到枪身上,这样的安装方式在实际战斗中是极为不便的。2 ^1 f: `' N; ^( y$ E$ _7 S% s% g
日军特种部队脚上的军靴也跟观众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日军士兵脚上居然穿了一双解放军的现役07式军靴与当时被俘的国军士兵进行格斗。当然相比前面那些BUG来说,已可谓小巫见大巫了。
; r ~4 `% O7 L5 }; X上面只是挑选了一些新版《亮剑》的典型BUG,还有不少不大不小的与史实不符合之处,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再做介绍了。: b6 Y; P) {: s `. G2 K6 R
' E# c& t5 Y2 y! g) s
9 q5 R' T* w9 W4 [3 H该片清朝北洋舰队访问日本,战舰驶入横须贺时的剧照。
. f, ]5 q1 ?2 M9 v8 f( B8 u/ h. A2011年12月25日连续放映了三年的日本大河剧《坂上之云》终于在NHK电视台全部完成了播映。《坂上之云》是从2009年11月29日开始间断性的在日本NHK电视台开始播放的13集特别历史剧(属于“大河剧”系列)。原作为司马辽太郎的同名长篇历史小说,在1968年(昭和43年)至1972年(昭和47年)间连载于产经新闻。“坂上之云”本身意思是“顺着山坡(坂)上升的云”,折射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奋发图强,学习追赶西方列强,国力不断增强的情景。
7 _2 O0 R- f3 ]% a, ~
0 k( _; \) Y9 [ _7 g《坂上之云》重新反映新的历史个人
; S% i* `2 x2 z- Z0 A该剧以表现日俄战争为重点,虽然这场战争是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进行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但该剧仍然站在新的角度来对以往的重点人物进行了重新表现。如因在日俄战争中最终拿下旅顺,曾被很多日本人捧为“军神”的第3军司令官乃木希典就被重新定义。' J S. O" U4 V- }4 R! d' K
实际上乃木希典在旅顺攻坚战中的表现只能算是中规中矩,对旅顺发动的三次总攻可谓死伤枕籍,能让人称赞的只是乃木在战役中表现出了一个指挥官的坚强决心。在第三次总攻旅顺失败后,如果不是日本满洲军总参谋长儿玉源太郎到旅顺第三军司令部,取得乃木希典谅解后,亲往203高地指挥,并最终拿下203高地,那么旅顺攻坚战的结果就还是很难预料。剧中也对这一时期的乃木予以了客观表现。
; l0 s4 h) l, G; P9 w: X/ b同样,曾因为对马海战而与乃木希典并称“军神”的东乡平八郎也被重新定义,剧中对参谋秋山真之的作用予以了极大肯定,这也是对真实历史中秋山真之的承认。秋山真之在对马海战前夕进行了详细的策划,制定了详细的战术,这在后来对马海战中发挥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1 v3 ^( ~$ J7 U7 g# F而东乡正是在秋山真之所指定的战术方针指引下在对马海战中完成了对沙俄波罗的海舰队的全歼,当然东乡当时亲自作出敌前大转弯的冒险决定也为海战胜利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2 v" @8 U1 z, ^( ]+ x) Q
% `3 c2 r. X. c& I. O( ~
这座清军的炮台做的还是很符合历史的。
$ S! G8 ?: I+ X& ]4 B( y
* K- L( H* J& P% w7 ?日本战争历史剧对道具使用同样考证严格" D0 }" V! t/ `8 s3 g8 L/ V
同时剧中对道具和服装的考证也颇为严格,不管是海战中的双方舰艇,还是双方的军服皆有严格考证,难有穿帮之处,国内的相应军事影视作品对比可见差距之大。另外需要提一下的是近段时间正在热映的《金陵十三钗》中,由于剧组聘请了日方专家来制导日军方面的道具,因此几乎没有穿帮存在,尤其是剧中所使用的94式坦克已是十分逼真。而国军方面虽然也聘请了相应的军事顾问,但仍然错误连篇。/ J. q1 k$ q9 y- u, w( J
8 O1 T# J5 f9 l8 Z% ]) d6 Z3 F+ c
新版《亮剑》其实相比许多国产电视剧已经要好出很多,穿帮不算太多,这也可算是国内战争剧制作水平的进步。但我们要看到国内战争剧制作水平仍和国外差距巨大,上文还只是列出了日本的大河剧,如果与被网友和军迷捧为经典的《兄弟连》,《太平洋》相比,那几乎就是没有比较性可言。3 F) T/ H- G0 L. p: P5 \5 D( E
更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国内战争剧长期在军事常识上错误连篇所带来的危害远不止是制作水平上不去那么简单,它能直接引导的是公众对国防和军事知识上的错误理解,如果未来哪年中国不得不面临全面战争的时候,那时的中国民众会端着机枪发动“人海冲锋”吗?
, ^6 I0 w/ \/ Y* g- s
7 \+ N1 c! O% 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