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 {+ j& L3 `4 s0 f1 U
" F) I- s" `) p" q % }8 \" G& \9 a- }
鲜奶流程图 7 R0 X4 u( T, k" W$ D2 [
* P4 z0 e' F w! a 12月28日,四川洪雅县阳坪村,一名奶农将攒了两天的奶倒入奶瓶准备出售。
- X0 k5 D$ W5 O 3 |% _* D. v% ]' C
12月28日,洪雅县阳坪村,一辆运奶车刚收走一名散户的鲜奶。本报记者 孟祥超 摄 + I8 a5 D5 y" w3 T7 j) u3 W$ G
( G5 p5 h* }3 w2 P" ]8 `, r3 g, Z/ R. ~' a 脱霉流程图
4 Q( r3 X' v3 \3 n0 \: r9 E 牛奶中强致癌物黄曲霉超标的消息,正被公众广泛关注。根据国家质检总局日前通报的抽检结果,福建长富纯牛奶(10月8日生产)和蒙牛四川眉山工厂产的纯牛奶(10月18日产),被检出黄曲霉毒素M1超标。
q$ H8 o! ^" Q( g W M; S 事件发生后,饲料被认为是黄曲霉毒素源头,散户被企业列为最大嫌疑。饲料入牛口前是否经过检测?散户的鲜奶又经过怎样的途径到达奶企,有哪些环节可能检出问题? K8 u. l) o1 X, F% H I: C& F
记者对眉山市洪雅县的散养奶牛状况进行了调查。
' p. t! J2 g! v 何天军是四川眉山市洪雅县阳坪村的一户奶农。; h. ^. @) `! ]8 L {8 G, K" g
最近,两种品牌的纯牛奶被检出黄曲霉毒素超标的事,被何天军关注。, T, P4 @. A6 r& H
有20多年养牛经验,何天军知道黄曲霉毒素这个词,还是在一个多月前。当时他从奶站看到传单,提醒说天气潮湿,注意黄曲霉毒素。
2 H8 V1 F t: ^8 B& o& ~' Y 洪雅也是西南地区奶源大县。几年来,吸引了新希望、菊乐等奶制品企业进驻。
* f* ~& l8 Q+ q. q6 _. ^; a 据洪雅县畜牧局统计,截至今年年底,洪雅县共存栏4.5万头奶牛,年产鲜奶13.55万吨。集中奶牛养殖小区(牧场)27个,存栏1.7万头。其余2.8万头奶牛散养在8000余农户家中,约占总量的62%。/ t3 b6 Y. j5 {
何天军养了3头奶牛。他现在知道,如果牛吃了发霉的饲料,奶就可能被倒掉。
1 s. r v) N1 k9 A 在洪雅县,为了应对黄曲霉毒素,畜牧局推荐奶农喂食脱霉药品。据了解奶牛吃了这种药品后,牛奶不会检出黄曲霉毒素超标。
+ F$ t4 r I8 f) C& G; C/ X+ P' b4 K/ u5 J% @
散养牛的三种食物
' [3 H) U; W7 Q- S- O) N& S: b3 M 成品饲料、鲜草和干草,是散养牛的三种食物。畜牧局称禁止喂干草,养牛户则称不知
" F+ c+ ?: M+ b+ x( C9 q2 d' s: k 12月27日,何天军跟其他几名奶农在屋里打麻将,他养的奶牛在路边牛棚里吃草。/ J$ s& `" P$ \ s; F) i
何天军所喂奶牛,饲料来源共有3种。一种是长在农地里的鲜草,另一种是从附近饲料厂买来的饲料。除此,还有干草。& m& T2 J l4 Q7 v' }
洪雅县畜牧局副局长付加楷称,在畜牧局的培训中,禁止投喂干草,因潮容易霉变。何天军并不知道这个消息。' |" f/ @5 w Q
鲜草都是现割现喂的。饲料则是一种混合料,袋装出厂,多以玉米、棉粕等为主。0 e5 w2 Y5 W# G/ \, e
散户的饲料被认为是此次黄曲霉毒素事件的最大怀疑对象。何天军觉得不可思议,他说散户的饲料都是从正规厂家购买的。2 _4 p, O2 l% G3 \: e
东岳镇大安奶站的负责人认为,散户购买的饲料量少,频率大,不可能积存大量饲料。只有牧场才会大批存积草料,加上当地多雨潮湿,容易导致霉变。
9 W" I" z2 O6 @ 何天军说,他的饲料来自两三公里外的洪雅县共发饲料厂。这家工厂就设在阳坪村,很多当地散户都是该厂的客户。: N) l- r1 e+ B, S V0 s5 D& ^
共发饲料厂一名负责人称,每天在当地销售三四十吨饲料。
/ r" \, V9 |$ c: [ 就全县范围内来说,饲料的选择范围则要大,“有眉山的,也有成都的,用什么的都有。”何天军说,当地有多个饲料代理商。1 E. {3 b1 t$ @; \! O9 g
12月28日,村民王秀均家里,几袋饲料横躺在水泥地上。
/ y& T! B8 { B! f 按照该县畜牧局的说法,洪雅多雨潮湿,饲料容易发霉变质,因此他们对农户培训期间,要求地面上铺上防水薄膜,饲料离地20公分。- ?' m* T, J( M8 g0 [ X
王秀均和何天军说,并未接受过培训,喂了十几、二十年的牛,还是头一遭听说。
. _- r8 B1 W# Y8 P* U. c0 l4 i 阳坪村的几名村民说,畜牧局工作人员几无造访,无论是检查饲料还是技术指导。兽医站的人倒是每年来,给奶牛做防疫。
2 Q( w* p0 E9 u8 X! {- x6 | 一个多月前,何天军从奶站拿到一张宣传单,上面说最近天气潮湿,很容易发生黄曲霉毒素,进而使鲜奶超标。“就是让我们多注意,没说啥子。”
- f% X+ o7 h$ o/ p6 u1 f5 ~ 何天军说,近日他们才知道黄曲霉毒素这个词,也才开始将注意力转向饲料。
1 s0 Q8 K& b3 T: U" Q) [) `9 q" Q
! z' C7 i2 u% G- O, G; Y 饲料厂近期曾调饲料, \+ |6 s/ B" R/ Q4 n( f
几名奶农称,曾接连两三天被查出鲜奶黄曲霉毒素超标,换过饲料后,才恢复正常; R5 t) M8 o B: E
王秀均每天都会亲自将鲜奶交到奶站,这是她和附近几家农户十几年来的习惯。
. M) Y' i" \/ q% U. y& Z1 g$ }3 | 从10月份开始,王秀均等奶农明显感觉牛奶查得很严格。仅黄曲霉毒素一项,便让王秀均家的鲜牛奶接连两天被倒掉。( g' s1 m7 a1 y( J" R4 |
王秀均怀疑饲料有问题,今年11月初,她找到了共发饲料厂。
; v! H5 q Y; t2 W0 j “刚开始他们不认账,后来找的人多了。”王秀均说,后来饲料厂出面,找人把接下来几天的鲜奶拉走,他们不知道那批奶的去向,不过最终收到了奶钱。5 a5 k4 n- f, w! x# D
共发饲料厂经理刘晓强称,他们并没有帮农户卖奶,只是帮着联系奶站,让奶站检测,也必须是合格后才能卖。如果农户拿到了钱,那肯定是合格奶。& @# q4 W+ w* f( _: t; s2 F6 a7 e
据上述几户奶农称,11月初,共发饲料厂专门上门调换了饲料。王秀均家剩余的几袋饲料则被调换了,何天全家拿着旧饲料到厂里换了新的。
, p& Z* K' |7 C8 ]6 R5 f& [* ] 洪雅县东岳村的李志军称,共发饲料厂的车曾到他家,问是否要更换饲料。此时,他家的饲料已喂完。6 ]# n! k8 t7 u+ \- t
当地一名收奶人称,他听说共发的饲料出了问题。# ^$ |( t6 j0 w* r$ Y) p7 `; ~3 i
对此,该厂的刘晓强称,他们换饲料并不一定是饲料出了问题。黄曲霉毒素事件让很多散户产生了恐慌心理,怀疑饲料有问题,奶农要求更换饲料,他们才进行调换,草料换回后即被销毁。他称往年也有调换饲料,属正常现象。% E) z' c0 ?! z! v& S, l- i
何天全和附近一家奶农称,他们也曾接连两三天被查出鲜奶的黄曲霉毒素超标,换过饲料后,才恢复正常。
" P) Y0 K) }; L9 n8 P 王秀均称,调换饲料后,没再检出黄曲霉毒素超标。
& {' J% L4 H( n 何天军没有为奶被检出黄曲霉毒素而发愁过,他将奶卖给收奶人。, ~2 T7 F0 C6 X" P/ E8 z: Z0 y _
有“关系”的收奶人* E4 H+ ~, e3 I1 F e
一名奶农说,收奶人都是有关系的,“洪雅卖不掉可以卖到雅安,眉山也有”
W+ o, k% ^& P3 S# G6 |/ L 收奶人在当地已发展成一个行当。近两年,随着几家乳品企业进驻,洪雅县的奶源变得紧俏。何天军估计,收奶人不下百人。) l5 }- W' ^- @" `0 D" E. z# ~
何的妻子说,有收奶人为了争取奶源,前两年曾以高出奶站收购价入户购奶,最近价格和奶站持平或略低一些。
( d+ x* L- I4 y! [ N 12月28日上午,记者看到一行三人驾驶四轮货车,携带几十个奶桶,挨门收奶。车主称,他的客户有50余家。他说当地收奶的有几十台车(货车)。, t2 ?# A1 d5 i% B: X8 N
何还是坚持一大早挤奶的习惯。挤完奶后,他只需将装满鲜奶的桶拎到家门口。早上七八点钟,总会有一辆收奶车将他的奶收走,记下时间和重量。3 a( Y5 K! ~$ ?3 \4 ]' E
何天军可以把奶卖给任何一个收奶人,都是相互熟识的当地人。他并不知道这些奶被卖到哪里。
- V. o" y, ], j$ `* e% ` 何天军说,收奶人都是“凭关系吃饭的”,奶一定能卖掉。“他们有关系,洪雅卖不掉可以卖到雅安,眉山也有”。
/ I, z% d2 B: } ]9 u+ s 收奶人欧万兵负责几十个农户。哪个奶站的价钱高,他会把收来的奶送到哪里。2 D. j# q2 [2 V* M' n- P7 ~3 f4 m
欧万兵说,他们从奶农手中收奶后,差不多等价交给奶站。3 n9 b/ }. ?, s! h: g6 E) n
但奶农的多少决定他的收入。欧万兵称他的收入并不来自奶农,而是奶站。在检验合格后,他相应获得每公斤一毛五至两毛不等的运费。运费的单价以总量计算,交的多了,钱还会涨。3 M* `6 m+ F& p+ h- y( y E
也有收奶人称,他们交奶的价格要比收价高一些。
6 \4 R& R, T6 J8 W 洪雅县畜牧局副局长付加楷称,据他了解,有一些人受奶农委托送奶到奶站,每人经营三五户,收取一定运费,这样解决了很多年长者、少劳力家庭的麻烦。
. Y+ X3 d( m' N" G9 ?' n! L* i 他说目前该局共为30辆大型奶罐车办理营运执照,其他的收奶人并不在监管范围内。至于他们的营运证、健康证及操作规范也未纳入管理。 b B% }/ j* @ q
洪雅县畜牧局生鲜牛奶质量管理站站长魏才祥称,以前收散奶的现象比较多,一年要打击几十次。这两年比较少,一旦接到举报,将立刻追查。1 O$ {3 P, S2 m$ o) p
付加楷称,如果这些收奶人买进卖出,则是非法经营。这些奶最终交到奶站,如果奶站检验不过关,也不能交易。
. C' \6 d( v. o" u/ Q2 [ 奶站不检测黄曲霉0 V: G* K Y& L$ D5 M0 N( q+ o
奶站会进行营养成分等基本的检测,但没有检测黄曲霉毒素的能力
% v1 D/ R- L2 g1 o+ r; s 洪雅县有28家奶站。魏才祥介绍,其中7个是企业奶站,12个是菊乐乳品公司的收编奶站,9个是合作社的奶站。9 X% `. X8 ]' n
多数散户与奶站签有收购协议,奶站集中了散户的牛奶后,交到奶企。
: a \" j! y4 ]; \% ]" M 据介绍,收奶后,奶站会做基本的检测,用一个塑料罐先收集一罐奶样。快速检测蛋白、酸度等,检测营养成分是否合格以及是否变质。但这些奶站没有检测黄曲霉毒素的能力。鲜奶送到奶企后进行的检测中,才有此项。
* C) K! r% c- a* a8 v 将军乡的将军奶站,签约有约百名散养户,该奶站一名收奶员说,他此前不清楚黄曲霉毒素是什么,有什么危害。
$ {' _% B4 ]0 l& q 在检测合格后,小罐奶将被留存3天左右。不同供奶户的奶被倒入大型奶罐,然后被罐车运往奶企。% Z. Q& B# a* Y; k
12月29日,将军奶站一名运奶员称,奶企有快速检测机制。一般20分钟出结果,精密检测差不多4小时能出结果。
1 y6 {: S( X' H$ ] 该运奶员称,如果检测合格,这些奶将进入加工环节,奶农会收到钱。但如果发现黄曲霉毒素、抗生素等超标,整罐奶将被倒掉,奶农便拿不到钱。9 O- |) j, z# s- @! k% Y$ V0 ~
而留在奶站的小罐奶将作为倒查的依据,上面的每个数字编号即代表一个奶农。% }+ W9 {! ?, {4 P+ w
魏才祥称,每个奶站都有畜牧局派出的监督员现场督导。他说畜牧局对生鲜奶的监督工作也有难度,有个别养殖场并不配合畜牧局的管理,甚至不允许畜牧人员进场采样。
& I1 v: J6 x6 M/ i% P 据魏才祥介绍,生鲜牛奶的生产、储存、管理属于畜牧局,鲜奶进入企业工厂,则属于质监部门管理。9 Q) B/ [) [3 f1 y5 C& v9 I
3 |, T- E+ v' l/ l1 b 黄曲霉分水岭
# V: K; ]6 \8 D 收奶人欧万兵说,他从事了10余年收奶工作从未因黄曲霉超标被倒过奶。今年10月后,先后被倒掉8桶6 h3 ?& Y: t9 X( _4 q7 W# D
魏才祥介绍,今年3月份,省里抽查的时候,他们才得知黄曲霉毒素是必检项目,才引起重视。 |! e' Q! {6 g6 r8 e) c. K
洪雅县畜牧局副局长付加楷称,今年3月份后,他们要求县内的饲料加工厂购进检测设备,对加工饲料进行自检。
4 V5 Y: n# N2 ` 共发饲料厂经理刘晓强称,他们的设备购自今年上半年,花了3.9万,今年以来已经检测了七八次。每一次进原料时进行检测,出厂时也会检测。但是由于工作人员技术有限,检查出来的结果不是很准确。每次检测后,还要拿到新希望公司再检。
' O" q& m5 n" E2 H* h- q 刘晓强又称,该厂的检测设备中途出了故障,显示屏不显示数据。有段时间是在调换维修设备。: W, D2 X+ K" C* t% b
付加楷称,今年10月25日,该县开展了第3次针对性培训。参加人员中,包括饲料厂人员、奶牛小区人员和散户代表等。几次培训中,草料的存放、辨别问题被多次提及。0 S% z# Q6 f, ]6 B( q3 `3 P
在四川菊乐食品有限公司贴在奶站的通知中,严禁在奶牛饲喂过程中添加自配料(尤其玉米粉),“因为自配料容易导致鲜奶中黄曲霉毒素超标”。2 I& v* Y k; }0 D
此前,10月19日,洪雅县畜牧局接到眉山市畜牧局通知,文件为“关于做好生鲜乳中黄曲霉毒素监控工作的紧急通知”,文件级别为“秘密”。指出近期受季节性变化影响,奶牛草料霉变可能性大,而禁止销售黄曲霉毒素超标的生鲜乳是国家强制规定。文件强调了黄曲霉毒素上报制度。9 D5 p( M6 f# H8 I N3 X
付加楷称,这是上级部门第一次发布关于黄曲霉毒素的紧急通知。
4 \$ p& P/ R* J" n 收奶人欧万兵说,明显的改变来自10月份以后。他从事了10余年的收奶工作,今年10月前从未有鲜奶因黄曲霉毒素超标被倒掉。10月后,先后被倒掉了8桶奶。
2 u: S. L+ h! T( H. S0 Z 走红的脱霉剂
8 @1 p- p; r" `: F 洪雅县畜牧局说,他们向养牛户推荐了脱霉药物,但不强制购买: R( _; p( }' k8 e! `5 `3 W' h
洪雅县东岳村村民李志军说,10月份以来,他看到过奶农的鲜奶因不合格被倒掉的情况。9 ?/ t! w# R5 J
10月份,在奶站交奶时,他听说了一种药。据奶站的人说,奶牛吃了这种药,鲜奶便检不出黄曲霉毒素。他以50元每斤的价格购得,一种棕色的粉末,没有外包装。
5 i; ~% b" X. A) S 记者调查发现,这是脱霉药物。昨日,一名奶农称,“听说是畜牧局让喂的”,他说他买的药物来自奶站。
7 Y6 ~8 r) \! `9 F2 Q8 }7 d 将军奶站的工作人员称,给牛喂食脱霉药是县畜牧局的要求,该奶站共进了50斤药粉,以每斤35元的价钱“都分下去了”。) t" T. c [8 D
在奶站旁边,一家兽药店正在销售“脱霉素”和“脱霉金方”两种药。该药店人员称,近几个月,他们开始销售专治脱霉的药,以前不卖。药主要供给散户和一个养牛场。他听说,现在一些饲料厂和养牛场里开始自己添加脱霉药品了。8 J: } J3 [2 D% {4 S0 F
李志军及该药店员工称,除了药品经销商、兽药店、奶站,还有一些饲料经销商也在经营脱霉药物。
% T0 y5 Y( C7 n) A6 E 对于李志军所购买的脱霉药粉,洪雅县畜牧局一名负责人称,这是该县畜牧局向奶农推荐的药物。奶站并不是超范围经营,而是为奶农提供方便。
( }- b5 ~$ v; K) @) n& U9 M 该负责人称,10月份,一个药品经销商找到他,向他推荐这种药,称对黄曲霉毒素效果好。对方提供了一张“登记许可证”复印件和两张传单。7 V& U9 i6 k/ f4 P$ {, P2 w
他还听说一家奶牛小区在使用这种药,遂打电话得到“效果很好”的回复。7 y# a) B/ D/ ]5 L2 @* i: t5 f* {3 z6 _
他称于是在畜牧局的一次培训会中,便推荐了这种药,不强制购买。0 ]. p$ e- u3 | m& v! j/ H
魏才祥说,他们认为,凡是符合标准的脱霉药品,能让牛奶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通过,就可以使用。* b$ x- O; r* v5 h6 x
将军奶站的工作人员称,在奶户饲料中添加了药粉后,牛奶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值“从300多下降到了200多”,国家标准的限定值是500(ng/kg)。
. @0 i. Q0 m0 ] `: g4 x8 U 12月27日,李志军家中尚有半斤药粉,他至今也不知道这种药叫什么名字,到底是怎么起作用。他说,他和周围的很多奶农都买了这种药。鲜奶在检测中也都顺利过关。" c5 K9 V7 \9 V5 d+ F: {8 l# X
奶制品中发现黄曲霉毒素事件之后,连日来,记者前往四川洪雅县调查发现,自10月以来,一些奶农提供的鲜奶因不合格被倒掉。
( i% T) _+ i5 o3 A* P 后来,有奶站人员向奶农和养牛场推荐一种棕色粉末状的添加剂,称奶牛吃了,鲜奶里便检不出黄曲霉毒素超标,即“脱霉剂”。
I; G* t- E" Q" t7 ^ 脱霉剂是什么?奶农和养牛场为什么要用这种添加剂?是否会影响原奶的质量?其成分对人体是否有害?# T/ {( g$ \3 j9 Z# V: L
发霉饲料易生霉菌毒素, W" G! c c4 S
以黄曲霉毒素为例,每千克中含有1毫克就为极毒性,可诱发肝癌,是目前发现的最强致癌物之一4 R, v# W- P$ o. L. Y! @
南方梅雨时节,饲料发霉是常有的事。
9 U7 D3 X0 c, K% }, g# J. k 即便在干燥的北方,如果在晾晒过程中遇上雨天,饲料也很容易发生霉变。
) K) n, X! x# j( H+ z; r7 \7 v1 Z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海军说,饲料一旦发霉,其中就会含有霉菌毒素。
2 `; g$ ^- z. G: m* l* c) S8 s) [ 霉菌毒素是某些霉菌在谷物或饲料上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二次代谢物。毒素在谷物的生长过程、饲料的制造、贮存及运输过程中都能产生。+ I: z; t' H' ?5 X3 |( i% k
研究显示,目前危害谷物饲料的六大毒素是: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烟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T2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 C! |3 D* B/ O/ u2 ?4 X( d! A
“最危险的是一些霉菌毒素无法用肉眼识别。到了肉眼看见的霉变程度,霉菌毒素已经相当严重了。” 张海军说,霉菌毒素的危害性相当大。 B% R3 m3 H8 |" k/ G
以黄曲霉毒素为例,每千克中含有1毫克就为极毒性,可诱发肝癌,是目前发现的最强致癌物之一。其毒性为氰化钾的10倍,为砒霜的68倍。! J- \3 b% u0 i) P+ u( Q
据悉,黄曲霉毒素M1于1993年被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一类致癌物。
7 C. \: r+ ~2 T& s$ F& m 该毒素非常耐热,加热到280℃都不会被破坏,所以牛奶中只要含有,就不会被去除。紫外线只能少量破坏。
) W9 g: W3 h K! x 人食用后急性中毒会产生恶心、呕吐、黄疸、肝区疼痛等症状。% I5 i$ a8 o7 U1 R/ Y
资料显示,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在国内很普遍。
* e9 I- F2 X& I9 Z, u' B 新英格兰大学动物营养学博士敖志刚曾在2006-2007年做了一份中国饲料及饲料原料霉菌毒素污染调查报告。/ z( ]5 Y! M2 Q0 H5 A, M$ n) [
报告称,225个样品检测显示:玉米、全价饲料、玉米副产品、奶牛混合饲料,青贮饲料的6种霉菌毒素检出率平均达到93.2%。其中就包括奶牛混合饲料。0 P1 U9 b2 F2 K) T+ l' Q
脱霉剂能除霉菌毒素0 U" k: r( b# a' M
2008年,脱霉剂成为农业部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 z6 ^$ L, i3 b$ v: H' y7 k9 O
因饲料中易生霉菌毒素,一种针对霉菌毒素的“饲料添加剂”近些年开始盛行,养殖户俗称“脱霉剂”,业内称为“霉菌毒素脱毒剂”。+ L @ c! D) j2 b) D/ O
业内认为,霉菌毒素对中国的大范围影响在2003年。那一年,由于厄尔尼诺现象等原因,全球气候异常,霉菌毒素大爆发,饲料质量下降,养殖业疾病频发。
Q+ ]! y# z7 Y3 k S6 y0 i 此后,国内逐步重视对霉菌毒素的研究。- Z- `1 N3 v% J) S1 q. F ?# V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计成介绍,上世纪五十年代,养殖业曾用碱和过氧化氢处理法去毒,但破坏营养物质,影响适口性,动物不喜欢吃。
' @. f) Q8 u# e$ L0 M+ j 随后,一种基于物理方法的脱霉剂开始广泛运用。, x* D5 K8 e0 p/ D9 z
2008年,脱霉剂成为农业部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在2008年出台的农业部1126号公告《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中,“防腐剂”和“防霉剂”名列其中。
3 U, f/ [& H+ k: d 张海军估测,目前,国内八成左右的养殖场都在使用脱霉剂。一些养殖户为了防患于未然,肉眼看不到饲料霉变,仍坚持使用脱霉剂。
: f4 O2 Y! v9 D' _2 m- | 市场上的脱霉剂,可分为矿物质吸附剂类、酵母细胞壁类、微生物类、酶制剂类、混合类等很多种。张海军称,在国内,矿物质吸附剂类的脱霉剂使用率最高。例如:水合铝硅酸盐类,膨润土,蒙脱石等。4 |: |" g, _' s
这种使用方法是在饲料中添加可以吸附霉菌毒素的物质,使毒素在经动物肠道时不被动物所吸收,直接排出体外。计成说,矿物质吸附剂类脱霉剂,不会被牛吸收,不产生有害物质,也不会对饮奶人造成伤害。
" [; h w$ h+ \( h$ N7 h
+ }: \' l. |( g 脱霉剂或“脱”不干净! W m6 x9 O/ X1 d
脱霉剂,在吸附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同时,也吸附了饲料中的部分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同时,其吸附作用有限! V- ?% `0 ]) } |$ q: o
使用脱霉剂之后,饲料中的霉菌毒素是否就能彻底被消灭?
! q. U' B' c) z, f% q& ^' G$ V 在国内的脱霉剂市场,现在各厂家概念盛行,大打广告牌,承诺能彻底解决牛奶中的霉菌超标问题。
: y% y7 Q" s9 V4 | 12月28日,郑州一脱霉剂生产厂家的销售人员对记者称,该公司生产的脱霉净(一种脱霉剂),其主要成分是蒙脱石,1公斤售卖80元,可掺拌2-4吨的饲料量。4 z6 y S+ N$ C& [" V3 J
销售人员宣称,该产品是“奶牛专用脱霉剂,经过吸附、降解、转化、灭活,彻底解决牛奶中的霉菌超标问题”。' Z' h/ B" ^4 x/ I1 d
前日,计成说,目前市场上流行的矿物质吸附剂类脱霉剂,在吸附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同时,也吸附了饲料中的部分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G' v; G6 L, t0 [. }; p
“最为关键的是,矿物质吸附类脱霉剂大多只能吸附某一种毒素,吸附作用有限。”计成举例,蒙脱石吸附黄曲霉毒素效果较好,但对于呕吐毒素、烟曲霉毒素等毒素的吸附效果并不算佳。
4 |4 N8 l+ X2 { 计成表示,业界还在研究微生物降解等脱霉方法,部分已投入使用,但技术并不完善。
6 q. Y- C. L1 G( L# F; [' c 霉菌毒素会在瘤胃脱落) R3 V3 k. h. j( q; k
牛体内的霉菌毒素能否完全消失?专家王林枫说,“完全消失非常难”% `3 _3 m- a$ K4 N! z
经脱霉剂处理过的饲料进入牛的体内,并不是“万无一失”,附属在脱霉剂上面的霉菌毒素还可能再次脱落,最终动物的乳汁中含有该成分。$ y( O7 k# x, W3 C: P
与猪和家禽等不同,牛是反刍动物。计成解释说,瘤胃是反刍动物的第一胃,瘤胃储量很大,一两天排泄不完。脱霉剂吸附霉菌毒素后,很可能在含水量较大的瘤胃中脱落。
, O5 Y8 p7 i& P' p( ~7 a 这样,在瘤胃中脱落的霉菌毒素,经过瘤胃被血液吸收,再经过乳腺分泌出乳汁。最终,牛的原奶中就会含有霉菌毒素。
/ x0 C' R4 G( `! m% _8 D 昨日,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副教授王林枫说,如果奶牛吃了发霉的饲料后,马上停掉,接着吃不含霉菌毒素的饲料,慢慢的,牛的肝脏、肾脏会分解代谢排出部分霉菌毒素。这样,牛的血液中含有的霉菌毒素就会减少,原奶中含有的霉菌毒素就更少,检测结果就不会超标。- d7 o! b/ v+ q- D( L/ Y7 e
那么,牛体内的霉菌毒素会不会完全消失?王林枫说,这需要长时间给牛喂食不含霉菌毒素的饲料,也要视牛自身的状况而定,“完全消失非常难”。$ Y a. p0 y: N/ Q& c- G; R6 M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计成认为,一旦霉菌毒素进入牛的血液中,就不会消失,无论间隔多久再取原奶,依旧会有霉菌毒素。
: N( w; k0 U6 T4 Q. V 检测环节仍需完善
7 G; L" e/ l8 _ v; R! @7 t 在饲料采购环节,霉菌毒素的检测运用得比较少, @4 Z7 F; ~, B+ t5 J1 @! K
12月28日,香港一家专门进口添加剂的公司总监周勃说,他曾去欧洲考察过一些养殖场,他发现,霉菌毒素的污染是全球性问题,国外也广泛使用脱霉剂,但出现的问题奶较少。
W1 ~$ r6 \: \8 l: A1 a$ v 周勃建议,国内应该进一步规范检测指标,不能仅依靠奶制品企业的自律,“监管部门的努力更为重要。”& P9 s. u+ ]& O9 E
黄曲霉毒素事件之后,国家质检总局要求所有乳制品生产企业加强原料乳监控,对原料乳必须检测黄曲霉毒素M1项目,严格生产加工各环节质量管理。5 e; X% {1 u( k( t: x6 q# ^
然而,此前在饲料采购环节的霉菌毒素检测,并不是一直能跟得上。' f: C5 P4 o/ E2 F9 [' A
张海军发现,在饲料采购环节,霉菌毒素的检测运用得比较少。用试剂盒检测饲料样品中是否含有霉菌毒素,检测一次需两三百元。大多数饲料采购员都凭经验目测判断,很少愿出这笔检测费,至于小的养殖户更没有检测意识。
8 d' o. S* m6 `9 W
" M+ l9 ^& C3 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