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2年《产业蓝皮书》显示,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产业竞争力总体上进一步走弱,劳动与资源密集型产业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在2008年后上升势头开始受阻。美国艾睿铂最新发布的“美国制造业外包指数”报告表明,由于美元走弱,及原本被视作低成本的国家出现工资上涨,美国的制造业竞争力近来有所提升,美国的制造业竞争力同另外12个受研究的国家相比差距已缩小,这一情况自2007年以来首次出现。种种迹象表明,随着中国要素水平的总体上升,低成本优势正在逐步消失,加快实施“制造强国”和“科技强国”战略进而实现中国整体转型已经没有延误的理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多年来,中国制造业增长速度居全球之首,制造业比重增速远远超过美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
然而,与“美国制造”的财富创造能力相比,“中国制造”还有不小差距。我国制造业增加值率约为美国的4.38%、日本的4.37%和德国的5.56%。在2010年全球最有价值的500个品牌,中国制造业品牌只有17个。由于中国制造业仍处于世界制造业产业链的中下游,我国出口的产品大多数是技术含量低、单价低、附加值低的“三低”产品,却大量进口高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和高价格的“三高”产品。我国制造业部门对美贸易的价格贸易条件呈现明显的恶化趋势,反映出我国单位出口商品交换能力减弱,出口的每单位商品获得的贸易收益和贸易附加价值下降。
我国出口高速增长是靠出口数量急剧扩张带来的,而且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出口,转移了其他一些发达国家对美贸易,从而增加了虚幻的贸易顺差。中国制造业对美贸易的贸易分配处于失衡状态,造成了全球前五大贸易顺差和逆差经济体占全球贸易顺差和逆差的比重从20年前的20%扩大到今天的60%。
中国贸易顺差的最大制造者是海外跨国公司。最近十余年,中国对外贸易迅速扩大,很大程度上是外资企业拉动。以2008年为例,中国出口商品顺差为2954亿美元,其中外资企业商品出口的顺差为1706亿美元,占顺差总额的57.7%,另外加工贸易顺差达2968亿美元。
由于资源丰富而且价格低廉等原因,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边际收益率通常高于发达国家的资本边际收益率,由此全球生产性资本根据资本收益率高低及利润极大化原则进行配置,压低要素价格提高资本利润率。中国目前的资本占劳动比只是国际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是美国的十分之一。就劳动力成本而言,过去近30年,我国资本回报率上升迅速,而劳动力回报率增长缓慢,1998年到2008年,工业企业利润平均增长30.5%,劳动力报酬年均仅增长9.9%,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远远低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
应该说,高顺差没有并没有获得高收益。按照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的计算,美国消费者支出的88.5%其实花在了“美国制造”上,包括占消费支出大头的服务费用。事实上,美国消费者支出只有2.7%花在了中国制造的商品本身上。因此,低端制造高增长的空间已经不大,中国必须向高端制造转型。
当前是不进则退的时刻。全球制造业格局正在发生变化,美国下一步的新经济刺激计划来自美国高端制造业的重振。高附加值的高端制造业,必将是美国未来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新动力,是高端就业机会的重要来源。而从美国白宫日前宣布要创立白宫制造业政策办公室全面推动制造业的决心来看,美国欲重夺全球制造业优势的战略意图已经不言自明。
对于中国而言,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以及环境、资源等瓶颈,意味着中国生产要素价格重估的开始,中国低成本优势将逐步消失。如果中国不能真正建立起国家创新基础,不能尽快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将逐步失去低成本的优势,并会导致低端制造和高端制造优势的双重流失,这是中国未来十年最大的挑战。因此,加大科研和新技术领域投资,加快实施“制造强国”和“科技强国”战略,进而实现中国整体转型,已经没有延误的理由。
|
|